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自查自评报告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379 发布时间:2013-12-11
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
质量提升工程自查自评报告
2013年,是石油普教中心提出的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结果之年,为此,我校按照中心工作会议精神,把质量提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安排,狠抓实施,自查自评,报告如下:
一、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的新举措:
2013年我校课改推进的思路是:“精细推进,固化模式,优化效果”。
提出六项课改新举措:
一是强化责任,细化分工。把课改推进中的导学案编制、小组建设、班级文化、评价跟进等重点工作分解到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年级组等部门,由主管领导牵头,部门(年级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指导、考评办法,使人人参与课改,人人为课改推进负责。
教务处:负责导学案的编制、批阅的指导与检查考核。
教研室:负责制定对教师推进课改的评价办法。
德育处:负责班级文化建设及文化墙的规范美化。
年级组:负责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工作。
二是加强领导,智慧引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梳理课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各类问题,领导小组成员要以问题的解决为抓手,选取重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以年级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课题计划),指导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具体解决问题,引领课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精细推进。
三是严明标准,追求效果。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评价措施,通过对标准的学习与研讨、对课堂师生活动的跟踪与指导、对课堂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等有效手段,促进课改效果的提升。
四是锤炼能力,提升水平。2013年进一步设计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为教师搭建校本研修的平台;以“泾河论坛”和“泾河导学案”两个有影响力的QQ群为阵地,搭建课改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典型引领和“课改展示”为主要形式,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学校特别把典型引领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创新工作思路,培育校本课改专家。把“说、讲、评、赛”等教研活动方式与“展示成果”、“开放课堂”等校本研修方式有机结合,通过开放式走课、参与式培训、示范引领课、课改评优课等系列活动,推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运行,推进校内“课改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是固化形式,形成常规。以近两年的课改成果为基础,不断完善和固化好的模式和成熟的做法。特别在导学案编写,学习小组建设,评价体系建立等问题上下功夫、想办法、做文章,固化形式,形成常规。
六是总结提炼,成果示范。特别是对课改中一些成熟的模式和做法,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展示成果。
二、主要亮点工作:
一是抓好校园文化广场项目。使校园文化广场项目在更高的层次运行。
在“校园文化广场”、“安塞腰鼓”、“团体健身操”、“健美操”、“合唱”、“竖笛吹奏”等体艺项目普及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固化活动模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平和效果,制定各个项目的规范与标准,引领教师把这些项目培育成校园文化的精品。
特别在腰鼓项目推广上,3-6年级千名学生全员参加,千人腰鼓展示初见成效。在今年未央区体艺文化周启动仪式上,我校256人参加的腰鼓集体表演做为开场表演节目,赢得了现场领导观众的一致称赞,可以说对外扩大了影响,对内振奋了精神,产生了极大地反响。表演结束后,组委会领导又专门给我校打来电话,给予高度评价;在刚刚结束的未央区运动会上,面对众多的参赛队伍,我校小学组团体总分进入前五名。
二是打造精品课堂。
(1)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抓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对导学案的编写、学习小组建设、课堂导学与展示等环节逐一完善规范。组织导学案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过关课等活动;(2)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主要研究课改理念、课堂评价、导学案编写、导与学的关系及操作、学生习惯训练与养成、学习小组建设等六个方面;(3)抓好典型引领和专家引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蹲守课堂,发现先进,热情帮扶,积极培育,塑造典型,示范引领。聘请课改专家进行理论指导,诊断课堂,上示范课,指导形成校本模式。(4)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开展高效课堂过关课、示范课、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实录、教育叙事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和基本功大赛活动。
三是夯实基础,强化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健康的课改推进必须依靠制度保障,评价引领。为了确保学校课改思路和措施能够有效落实,我们又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课改制度,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四是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师评聘、评优挂钩,作为评选先进和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是抓好德育工作,积极深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1)以文明班集体的创建工作为载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结合“三讲两实践活动” 和高效课堂构建工作,建设好班级团队标志和班级励志墙,积极创新学生评优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2)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互联互动,相得益彰。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品德高尚、心理健康、意志坚强、行为端正、遵纪守法”的培养目标,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并结合课程改革,坚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制定方案,有主题、分阶段地开展学生自主教育活动,给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目的。
(3)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主题式和体验式教育活动。2013年泾河中心学校按照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细则》的整体设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样新颖,主题生动鲜明,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体验式教育活动,按照“品德高尚、心理健康、意志坚强、行为端正、遵纪守法”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正确、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工作精细、效果明显”的工作要求,让养成教育规范化、程序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良好习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不断滚动推进,让感受得到强化,进而形成习惯。
(4)加强德育管理和德育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组织班主任培训、优秀主题班会设计方案评选等活动,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全省“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重视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合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校高效课堂构建与推进工作已经有近三年时间,从宏观上来说师生在理念上已经接受了这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效也是显著的,学校确定的课改推进措施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
一是学校行政推进的手段与措施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对部分教师的滞后观念的引领和对教师课改的评价考核引领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是部分导学案编制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是导读、导问、导思、导学的问题设计还比较肤浅,简单的抄写占用篇幅较多,理科的训练题是以单个的题出现,而没有形成有价值的训练“题组”。
三是导学过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是对学生的预习督查不严格,学生中抄作业的现象存在;对导学案的训练题完成后的批阅存在一定的漏洞;学生课堂展示不能脱稿现象还较普遍;导学过程中的“导思”不够深入。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上一篇:长庆二中质量提升工程自查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