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导学案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496 发布时间:2012-12-12

导学案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长庆未央湖学校  吕晓强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已近两年,在两年中品味了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在整个过程中,曾经因为眼前一亮而兴奋冲动过,因为学生的潜力突发而惊喜过,也因为出现的矛盾冲突不知所措过,因为忙乱劳累而烦燥过,更因为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怨恨、争吵甚至想放弃过……不管经历多么复杂或者坎坷,走到了今天。回头再看,我觉得这种经历应该用丰富来形容,用值得来结论。下面就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进行简单的说明,以期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便于今后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在整个课改的进程中,我的做法与其他学校、老师的做法大致一样,基本是模仿昌乐二中的套路。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有六个环节:目标展示、预习、合作探究与讨论、学生上台展示、课堂小结与评价、课堂检测等。这些框架和模式与进行课改的老师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今天要就课堂教学的过程而言真是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可说,所以只能就自己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因为遇到困难、矛盾与冲突而引起的一些思考、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产生的许多感触与不同想法、在一些方面所做的变通与改进等感触最深的问题简要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各位进行探讨。(以下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画法”这节课为例说明)

一、目标展示环节:无论以前的教案还是今天的导学案,对于目标、重点、难点这个环节,说实话,我觉得以前象我一样没有认真思考,没有精心设计的老师不少,以前基本是大概看看,就从资料或参考上复制过来,主要是为了占地方,补充环节,最终是为了迎合检查的。正因为这样,虽然现在课堂上一开始就有个学习目标展示的环节,可感觉还是个形式,好象总是在为了展示目标而展示,为了课堂环节的完整而展示,没有起到引起学生重视、参考的作用,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不大。另外目标常有“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还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对于这些专业词语,我有时也很难分辨得非常清楚明白,有时也懒得去搞清楚。我们都不是很明白,不愿意认真去思考,照抄过来的形式东西,学生怎么会去看,怎么会看懂。刚开始一些老师也不愿意在黑板上写这个,经过多次讨论,大家就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真正起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达成一致,学校要求这是上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有,关键是要想办法让它起作用。于是我开始真正思考了,导学案模式下,这些是写给学生看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的,所以目标与重难点的设计要尽可能用最通俗的、最具体的,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要能促使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懂、理解课本内容,让全体都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做,怎样去想,也就是可操作性强。现在课堂教学中我对于目标基本都是很直白的一句话,如本节课的目标是:“学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上课展示目标时,主要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明白为了学懂应该怎样做、重点讨论什么,哪些地方不容易懂而最值得关注。本节课要求学生讨论的重点是:1.函数图象的概念.2.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3.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于估计学生在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时可能会有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在讨论与展示的时候都要重点关注。这样展示目标就成了每节课堂讨论前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成了学生讨论前必须要明白的,最想看到的主要法宝。

二、预习环节:预习部分是为了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而设计的,既然是自学,是为了课堂讨论服务,我觉得预习不能是习题或问题的简单堆积。所以我把预习的重点设计为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课本内容,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完成预习案要促使全体学生最起码都能做到看过课本、分析过课本上的概念、模仿过课本上的例题、勾画过课本上的重点词句。预习问题的设计基本是让学生书写上节课的要点、抄写课本上的概念、分析勾画概念中的关键词、模仿课本例题解答一道题、或者为讨论环节做好铺垫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可操作性的,让全体学生都完成困难也不大,在课堂上一搬也不用专门花时间去处理,因为后续的讨论中会使这些问题更清楚。所以本节课预习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写出函数的概念与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用红笔勾画出重点词;二是七年级学过的一个简单图象的识别;三直接是课本上的例题模仿。这样即回顾了旧知识,又引导学生读了课本,看了例题,为后面的讨论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

三、课堂讨论环节: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虽然开始得有一个培训过程,但最终要充分相信学生,对学生大胆放手。导学案起到作用后,就应该大胆放手,课堂内容尽量让学生合作完成,老师只要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些引导和把关,只要适时地穿插把学生分析不够清楚的,回答不够深刻的、不够到位的内容,或者比较重要的知识进行点拨或重复就可以了。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真正放手学生,有时候甚至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那种感觉。当然对学生的放手并不是学生讨论时,老师在教室里转悠,教师此时应该是最忙的,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趁此机会到各小组去参与讨论,其实也就是对学生理解不够深刻的方面进行指导、启发、补充、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展示的效果,即放手了学生,也帮助了学生的理解,展示的作用和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环节,我是尽可能做到与每个小组都有讨论与指导,充分做好帮助与理顺的工作,而不是转悠等待。本节课在讨论时我主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函数图象的概念理解,理顺作图的步骤,最终目的是当学生讨论完毕时,要做到让每个小组的AB层学生能够对本节内容已经基本熟悉、C层学生至少也要能够达到似懂非懂的状态。

四、学生展示环节:有了以上的环节与铺垫,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学生展示中,一方面应以理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思考甚至争论,我以参与者的身份,尽量是以关心、爱护、协商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对一些易错的地方、不完善的部分进行质疑和提问,如对于图象的概念和作法中,点的坐标与关系式中变量的关系,有些学生理解不深刻,我就对展示学生提出疑惑:图象中点的坐标与解析式中的变量值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点有多少个?取点有没什么规律等等,对于出现的问题尽量激发学生自己解决,最后教师以智者的身份对难点进行指点,对重点进行强调。如对于那个难点,当时学生也确实理解不到位,我就引导启发着学生一点一点思考,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是先引导学生在已经画好的图象上任意找一个点,读出它的坐标,代入关系式验证是否成立;二是给关系式中自变量任意取一个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再以它们为坐标描点,看所描的点是不是在所画图象上。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一对应的含义。另一方面,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展示中我尽量做到以赞美、欣赏、鼓励甚至佩服的姿态听学生讲解,对于一些小错误,以理解的神情指出,甚至说老师有时也会粗心犯这种错误,所以要引起大家重视,如在书写函数式时,学生习惯性地总是用xy表示变量,不注意有些问题中变量字母不是xy,我就有意识给出错误结论,然后让学生发现,并不好意地说老师写错了,再说明如果这是考试,就是过程再完美,计算再正确,只是因为没有看清字母,造成得分也是零。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今后碰到类似问题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能再犯。对于学生的姿态、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是在表扬的基础上进行善意的提醒和纠正。如对于某个学生的展示,我说你今天表现的很好,声音很宏亮,讲解也很清楚,如果你能面对大家去讲,你将来肯定能做个比我还优秀的老师。总之对于展示,我的理解是:一节课展示达到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下课后老师被意犹未尽或者争论不休的学生追着出不了教室。

五、课堂评价与小结: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很多,如果我们一味模仿别人的那种评价方式,负责评价的学生为了做到对每位学生能够做到真实的评价和记录就会影响到他本人的听课。另外在观摩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为了评价的环节而评价的假评价,如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专门画个表格给各小组打分,或者每个知识点结束就打一次分,甚至非要让学生对每个小组或个人进行一番从姿态、声音、表达等等详细周密的论述评价,对于这种评价方式,总觉得有点牵强、形式的感觉,本来师生正在知识的学习流程中,思维突然就被这种评价打断和干扰。所以,对于评价,个人感觉,不能没有规则,但也不能评价太细,当运行到一定程度时,评价就应该逐步走向一种柔性的、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不断向上,不断进步。只要评价起到了这种作用,方式就可以不受具体细节限制,课堂没有必要对每位学生或小组进行记分,只要表现突出的,受到老师表扬的,值得大家肯定的就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评价也不一定一直要打分才行,其实以前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式照样可以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语、一次鼓掌、一个真诚的感动与佩服可能比打分更能激起学生的动力。如某个学生对于一道题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思路比我所讲的更易于学生理解,我就当作全体学生肯定他的创新,大力表扬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贡献。这样把评价渗透于无形中,让评价变得自然、变得协调。而不是感到别扭,感到累,感到麻烦。就象前面展示环节所举的对学生姿态的纠正,即是点拨与纠正,也可以认为是评价。只有评价起到了激励作用,又不会因为评价而显得刻板或麻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课堂中,我现在直接去掉了现场评比打分的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只是随时进行自然的表扬与鼓励,或者对表现非常好的直接口头说奖励多少分就行了,当时间比较充裕时,偶尔让科代表稍做评价。对于课堂的小结,现在的课堂多是以学习内容为主,以“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或“今天我收获了什么”的标题进行,听的多了就觉得怎么那么别扭,象是一种表演、走形式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形式,为了让这个环节也能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进行知识总结时并不是用一个笼统的“我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来进行提问,而是直接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小结我就直接把本节的知识要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另外,除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外,还经常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用到的学习方法、体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总结,指导学生今后学习中碰到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

六、课堂检测:好多老师反应课堂检测的环节经常完不成,我觉得除了前面环节的安排影响外,检测内容的设计可能也本身有一定的问题,既然是课堂检测,就应该是课堂上用来反馈学习效果的环节,检测内容的设计不是习题的集合,不能与课后作业混为一谈,更不是随便搬几道题就行了。检测应该是目标的照应,量不宜多,关键要精,同时难度不能大,习题本身就是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所以基础知识熟悉、基本能力训练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本节课我的检测就设计为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直接与目标照应,同时也为下节课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起铺垫作用。

总之、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受到全面的教育。这应该是教育的本质。从教以来,我们学过魏书生、听过愉快教育、听过尝试教学法,也听过什么洋思,看过昌乐……我想将来肯定还会有很多优秀的学校、先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无论学什么,教育的本质不变,我们不应该被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框架所诱惑、所左右、所误导。任何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新的矛盾与冲突,出现新的困惑与压力,只有坚持不停地实践,问题的不断出现,才能不断地去想办法改进,去完善,才能把这项工程做到更好。等待得不到成果,埋怨换不来提升,正如我们校长所说的:只要坚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有收获。也如《麻辣女兵》中的一句话:“不是路不平,而是你不行,到底行不行,就看停不停,只要你不停,不行也能行。”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