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八中“导学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539 发布时间:2012-06-06
长庆八中“导学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庆八中 教研室
一、实行导学案遇到的困惑
导学案教学关键是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是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从目前来看,教师观念,课堂评价,导学案的编写,教师如何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学生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小组建设等6个问题,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教学观念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
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自己中小学时代的老师,还是大学时代的老师都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的,当大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接受的教育培训当然都是以传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演变,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教育培训和不断实践,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很难有突破性的变化。可是,要实现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当下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完全跟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制约了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当下没有让老师们眼见为实的先例给老师以自信,给老师以明确的指引,老师们显得犹豫不决,不敢进行大胆的尝试。
2、是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评价的随意性很强,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有时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3、是教学设计(导学案的编写)中出现的疑惑,从目标的确立,到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等环节(教学流程)的设计,老师们有很多疑惑。
4、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变化给老师提出新的挑战,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范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导”与学之间的关系,讲的多少没有恰当的安排,一不留神又会陷入“以讲为主”的怪圈。
学生没有完全适应老师生疏的教学方式,有时候表现得无所适从,教师讲得少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了,加之多年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一旦老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的时候,学生表现的难以适应,有时甚至无从下手,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得比较担忧,老师又没有更好的指导办法。
5、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充足的信心,对未来教学成绩十分担忧。
多年来,通过老师不断的讲解,加之反复练习,虽说是学生被动学习,但学生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今,让老师进行突破性的改变,老师表现得十分担忧,自己讲的少了,心里很不踏实,唯恐三年之后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加之在新的模式下学生训练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好没有完全建立,课堂有时纪律比较差,让老师对改变缺乏信心。
6、是小组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学生课堂纪律和组织有时显得很无序。学生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小组长没有发挥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效果有时大打折扣。
二、采取的措施及导学案教学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优化导学案的编写
本学期教研室在一年多时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导学案编写模板,对格式进行了进一步统一要求。
1、导学案的设计重视学习目标、四个环节、反思等内容的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
2、备课组要对主备任务进行新的调整,由原来一个人主备一个单元调整为一个单元各课各节进行轮流主备,有利于每一位成员都能统筹思考,设计每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内容,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学的效率。
3、要求强化教学反思,每个导学案都要有教师学生的反思留白。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二)加强导学案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定期考查课堂教学中四个环节的落实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
2、强化教学评价,引导导学案教学实践的规划化发展。建立月度评价制度,针对四个环节的落实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监控,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3、推进奖励性评价方案,引导导学案教学实验的进行。建立评价奖励制度,年级组按照教研室制定的标准,结合年级教学实际,每月每班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先进班级进行表彰。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建立教师导学案实验教学奖励制度。分为过程性奖励和终结性奖励,每学期分两次进行。主要从导学案编写数量、质量、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优化推进教师和学生导学案教学实验的培训
1、教研室针对一年多来教学实验中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设计专题培训,指导教师的实践。
2、教研室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专题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更加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指导班主任针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性培训,并将小组建设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4、指导学科教师针对四个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学生学科学习的专题辅导,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校本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实验中的新问题
1、确立主体,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导学案教学公开研讨课,群策群力解决研讨共同存在的问题。
2、以问题为课题,进行导学案教学的案例研究,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性研究,解决自己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3、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展示交流等活动,引领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推进导学案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形成适应于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导学案教学的质量监控
利用期中、期末的终结性教学检测,评估教学效果,以便监测我们的导学案教学的的可行性,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
六、其他措施
导学案教学工作的推进还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课堂流程。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细化“导学案”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使“导学案”教学模式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我们要求教师尽量做到每堂课都使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让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忙起来,脑子快速运转,告别闲事、闲话、闲思。
2、细化三个时控。第一,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第二,一堂课累计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第三,一节课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细化四个环节。 第一,自学: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第二,展示:积极展示、暴露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寻找错因并让学生自己更正。 第三,精讲:解疑答难、归纳总结。第四,诊断训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由理论回到实践。强化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是“导学案”实践的中心。
在今后的推进中,要着重加强小组的理念培育,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有归属感,有幸福感,有成功感,只有如此小组才能转正成为“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最核心的力量。
小组建设不是隔绝小组间的交流,不是封闭的自我建设,小组间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小组之间是开放的,甚至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这样,整个班级才会受益无穷,才会使“导学案”教学迸发无尽的生命力。
在实践中,为了使“导学案”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不至于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发生,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校领导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价,及时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2、学校教研室安排七八年级全员“公开课”活动,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采用“导学案”教学。
3、全体教师可以自由随意的进班级听课,听课老师也改变了过去坐着听课的方式,可以深入到学生学习小组中,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4、对“导学案”教学实施好的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实施不好的学科、教师进行帮助指导。
在督促、鼓励教师大胆采用“导学案”教学的同时,我们一直认识到“导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导学案”教学的精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发挥作用才是“导学案”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培训学生,主要采用班级鼓动培训;教师引导培训;学科重点培训;分组培训;学校讲座培训等方式。
2、加强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中心环节,“导学案”教学是一种要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力量的教学模式,只有小组建设到位了,“导学案”教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否则一切都会流于形式。
3、树立合作意识,在小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更要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要有“传帮带”的思想,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勇于承担,才会使合作学习取得成功,也才会使小组成员取得共同进步。
4、建立小组目标,从形式上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首先建立自己进步的目标,这个目标要用书面的方式写在每个小组成员的书本上,时时提醒大家。每个小组还要根据小组的特点,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称,于是:书香四溢组、行知组、晨阳组等名字应运而生。
5、完善小组评价,经过开学以来不断的实践,学校及时的对学习小组建设进行评价指导。先后制定了《长庆八中“导学案”学习小组评价方案》、《奖励办法》等,每周各班评比优秀小组,并在班级和年级进行表扬,学校每学期两次对评比出的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并制作成彩页在学校进行宣传。
在我校“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通过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公开课展示、班级小组建设、班级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反馈、学校检查等环节,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和班级都取得了很大的改观。
在一案四环节方面,七八年级组各科都做的非常到位,教师学案准备扎实,基本实现了不因教师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教学经验的不同,影响新课改的稳步实施,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七年级尖子学生进步突出,七八年级发展滞后学生人数有所降低,中等学生人数增加。主要原因有:
1、培训有效,我校教师经过多次校内外培训,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要求,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并下发文本进行学习和要求。
3、考核课堂教学以是否贯彻导学案教学为依据,教研室从听课到日常考核,都以采用“导学案”教学作为标准。
4、学生培训落实到位,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三级培训,使学生初步适应了“导学案”教学,也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在一组建设中,班级小组建设主要由班主任完成,班主任在培训,管理小组人员调配方面,如果认真思考,能领会导学案小组建设的本质,并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采取较为合理的办法就会使一组建设的实践显示出突出的效果。
6、学科教师在小组建设中也有着突出的作用,责任心强的学科教师,若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管理小组,并且培训学科组长,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作用,及时评价,也可以在小组实践中使本学科教学展现突出的一面。
7、小组内部小组长如果能和教师密切配合,大胆管理,善于合作,积极展示带动全组,也是一组实践成功的主要因素。
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老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有的甚至差异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1、观念不更新,甚至还有抵触,认为改变不如不变,总是讲改变的困难,不找主观因素,只说客观条件,把导学案教学推进缓慢或者不成功的因素,主要归咎于学生不好管理,纪律容易失控等方面。很少从自身角度出发,不从自己理念入手。
2、怕加重教学负担,很多教师总认为导学案教学会加重自己的备课负担,的确导学案教学对过去老师夹着一本书进课堂,放完幻灯片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虽然讲的少了,但是准备的多了;老师虽然看着悠闲了,但是面对的学生提问会多了。这就逼着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终身学习,而不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好像是负担重了,但是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却有着积极地意义。
3、责任心的差异,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小组长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教学中、导学案编写中、小组建设、培训、管理、评价中只要有责任心,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4、管理手段的差异,一个好的成功的班级或小组,很大程度是由管理手段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的,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智慧管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善于用制度管理,而不是用感觉管理,是落实导学案教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七、几点思考
“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这是一个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尤其应该如此。
1、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我校应该在不断探索的征程中总结经验,加强反思,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用文字记录下来,为进一步改进提高提供帮助。
2、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大胆尝试,自古成功在尝试。要勇于试错,勇于改错,甚至要允许局部、个人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失败,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因该始终坚持,而不能半途而废。
3、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请进来 走出去”原则,不断学习外部先进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具有八中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4、教学方式的变化,势必引发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考核方式、管理方式等诸多连锁反应,及时出台适合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有备无患”,而这也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5、抓住导学案的编写,抓住导学案课堂教学实践,抓住学生小组建设,抓住及时评价制度的健全,是我们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扎实性的关键。
上一篇:导学案背景下的班级小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