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经典诵读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文化基石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80 发布时间:2012-05-10
经典诵读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文化基石
长庆八中是陕西石油普教中心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2193名学生,156名教职工。建校14年来,学校以“创建和谐校园,奉献优质教育”为追求,坚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两条主线,以审慎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求实的做法全方位创建校园文化,其中的“经典诵读”项目坚持了8年以上,从老师自发进行到学校组织管理,边实践,边培训,有计划,有主题,有评价,有奖励,从一年级延伸到七年级,面向全体学生,逐学期扎实有效地推进,逐渐形成了校园文化特色。
一、具有自发性、原创性的校园文化特点
2006年之前,以邓文瑜为代表的老师不声不响地在自己的任课班级就进行了近2年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以显著地诵读成效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令人惊喜。没有人安排布置,没有学校的强行要求,邓老师等就自发地默默地实践开了,内容,自己选定;时间,自己安排;方法,自己摸索。这种具有自发性、原创性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缘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小学教学质量目标要求的明确定位,一方面是邓老师等语文教师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和明确认识。学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校园,即师与生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学校明确表示,小学段的教学,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学科成绩处在中上即可,按正常进度教学,不许赶进度,不许做应试性的强化训练。小学的学习质量,一是关注孩子们能够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二是引导孩子加强诵读,扩大阅读量,为孩子们的发展奠定雄厚的文化基础。这样,就给老师们提供了自主实践的条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此为其一。其二,邓文瑜等老师本身对经典诗文的喜爱,自身获益;同时,能够认识到经典诵读对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对孩子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他们就自发地摸索实践起来,而且坚持进行。其实,当时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对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认识和定位,都基于一种朴素的认识思考、倡导和要求,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案和操作方法,但老师们的认同感比较强。经典诵读实践都是自己摸索着进行,因此,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二、具有自主性、渐进性的经典诵读规律
到2006年,我们在总结邓文瑜老师等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由教研室具体负责,小学段全面铺开经典诵读活动。与老师们商量,形成了一些共识,明确了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情感培养,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文化基石。第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不同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进行系列化的诵读实践;第二,为了避免内容重复,形成序列化的主题诵读实践,按年级确定了不同的主题,并对主题又做出基本的说明。一、二年级:小学生童诗“兴趣”诵读实践。说明:旨在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爱,星级不同,数量不同。可按时令季节、传统节日等分类实践。三年级:以“友谊”(亲情、友情)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实践。说明:歌唱友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搜集有关赞颂友谊(情)的经典诗文,集中诵读,分类研究,可以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语言魅力,开展友爱教育,接受情感的熏陶。四年级:以“思乡”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实践。说明:思念故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热爱祖国源于热爱家乡,指导学生集中学习研究反映“思乡”主题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五年级:以“爱国”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实践。说明:经典诗文中,表现爱国情怀的比例很大,指导学生集中诵读,学习研究爱国诗文,激发爱国情怀,播下民族自尊的种子。六年级:以“励志”为主题的经典诗文诵读实践。说明:小学毕业,完成人生的第一个学段。需要奋发志气,不断进修学业。对经典诗文表现“励志”主题的内容集中诵读,学习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立志当从高远”,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新阶段迈进。第三,每学期结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班进行汇报交流活动。
诵读实践的操作方法,我们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性。诵读内容,按照年级的主题定位,由老师自己选;诵读时间:基本上就是早读、课前、自习等可以利用的时间段,具体用多少时间,由老师自己相机把握;诵读进度:坚持渐进性的原则,不做硬性的统一要求,容易的,可以快一点;难点的,就慢一点。由老师根据实际自己掌握。诵读数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原则;诵读质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诵读新的,巩固旧的。就像私塾先生教学生背书一样,每天先把旧的温习一遍,再诵读新的。不一味地追求数量,关键在于巩固积累,吟诵涵咏,潜移默化。
2007年上半年,各年级按照各自实验的主题,指导学生把所诵读的内容制作成手抄小报,汇总起来。2007年下半年,学校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科类活动中,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分别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成果展示活动。低段的展示主题:诵读诗文,传承经典。特点:参与面广,趣味性强,师生同台,丰富多样。效果: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展示了师生的才艺。高段的展示主题:浸润经典,收获品格。特点:参与面广,各年级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歌唱、表演、吟诵等;体现诗情、诗韵,领悟了诗文魅力。效果:再次掀起经典诗文诵读高潮。学校领导及部门主任分组参加了低段、高段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身临其境,感触颇深。刘少阳书记很动情地谈到:“听到孩子们大段的吟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诗词歌赋及现代诗歌和散文,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当年要是学校能够指导吟诵经典,该多好啊!实践的效果让我们坚信,经典诵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发展会带来深远影响的,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长期坚持下去,成为我们的特色项目。此后,每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都是学科类活动的主要项目。
2008年,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由教研室负责制定“经典诵读”实践方案,进一步指导诵读实践活动。第一,加强组织管理。第二,由老师的自主性逐渐发展到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培养学生诵读骨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了各段的组长和每个年级的负责人及职责。每一个班培养10—15名学生骨干。由老师指导锻炼学生每天在黑板上抄写诵读内容,在早读、课前等时间段组织学生诵读活动,由学生检查小组的诵读情况。一年下来,每一个班的学生骨干渐渐地培养起来,学生也主动地选择喜欢的诵读内容推荐给老师,班级、小组的诵读组织、检查等许多具体工作都有学生骨干承担起来,逐渐地诵读量也在增大。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遵循了渐进性的诵读规律,师生们自然而然地适应了,习惯了,成为了日常课。
三、富有实践性、规范性的经典诵读活动
从2009年开始,继续总结“经典诗文”诵读实践,形成系统具体的操作方法,从注重师生的自主性,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推进到注重个体效果,纳入学期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整理校本诵读素材。系统具体的操作方法:两定两测,多元评价。备课组确定目录内容和星级标准,每个老师,列表造册,测评每个学生的星级等级,注重个体诵读效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研室对小学25个班逐班抽测,每班随意叫10名学生,单个进行诵读检测,看是否与班级测评星级等级相符,并且鼓励学生,提出目标。期末进行多元化评价,教研室对备课组进行考核评价奖励。这项工作的规范性体现在三点:有主题,同年级内容统一,星级标准统一,年级之间、学段之间内容递进,不重复;对学生个体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建立起了基础资料;形成校本教材的基础。进一步的工作有两点:1、建立分阶段对诵读“明星”的激励机制,每学期每班评出经典诵读优秀学生,年级评出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2、围绕主题进一步分专题内容和拓展内容进行实践。
四、持续性、课堂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到了2011年,经典诵读实践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一、二年级“经典诵读进课堂”的模式,第二种是三、四、五、六年级继续坚持并完善原来的“经典诵读活动”模式。
完善方式:一是制定规划计划。教研室指导教研组长负责制定规划(目标、内容、时间、进度、要求和考评方式),教研组长指导备课组长制定进度计划(时间:以周为单位,再具体更好;具体内容,落实实况记录,具体考评奖励办法)。二是明确具体要求。教研室负责策划总结考评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全组的整体规划,备课组负责全组的具体落实计划。同年级要同进度、同内容、同考评方法。三是总结成果奖励。每学期组织成果展示汇报,规划、计划和内容整理,成果考评奖励,形成校本拓展型课程成果。
从一年级开始实验“经典诵读进课堂”模式,将诵读纳入了语文课时计划。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有“经典诵读”的具体课时和诵读内容,全年级统一执行,逐学期、逐年级往前推进。1-6年级已形成经典诵读电子文稿,1-2年级已编订了电子版诵读教材。古诗文诵读已成为了长庆八中的拓展型校本课程。
五、奠基性、根植性的校园传统文化继承
传统文化继承,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实践行动,需要时间和积淀,需要信心和坚守。相对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显性特征而言,经典诵读更具有奠基性和根植性,我们始终坚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主线,把经典诵读与学生的养成教育、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作为校园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项目,也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内容,坚持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推进,不断完善。
我们旨在坚持做,不张扬,不宣传,不图一时之效,不求轰轰烈烈。因为育人之功冀于将来,育人之效期于学生,而文化的作用更加深远,在于后力。要说短时的显性的成果,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吟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古典的,现代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打下了“文”而“化”的基础。
2、为学生的做人、学习,修养身心等注入了传统文化的葡萄糖酸钙,有了点根基,逐渐理性、理智起来,思想品格和人格逐渐地完善起来,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身心健康的确有了向好的发展。
3、石油普教中心领导一行来校检查工作,想了解一下经典诵读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年级和班级的现场诵读,深深地被学生的诵读场景所感染,被学生的诵读情景所感动,领导给予肯定和鼓励,希望做出特色。
4、校内的纵向比较,经典诵读延伸到初一,并且从一年级到初一开设了阅读课,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直到中考成绩都呈现良好的状况;横向比较,从其他学校招来的没有长期坚持经典诵读的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言谈举止及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经典诵读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优点和优势。
5、我们对升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西安一中、六十六中等学校的学生做了跟踪调查了解,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动力、发展势头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要求在我校上学的学生家长,明确表示就冲着学校长期坚持经典诵读来抓孩子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的项目而来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不敢张扬,也不宣传,一则此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功,并非注重形式就能解决问题,需要静下心来,不心气浮躁;需要踏踏实实的慢功,不需要急功近利的操作。二则,我们自感还做得不够好,不够理想,还需努力实践。因为,现在的老师本身就在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学习方面是缺课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继承上是断裂的,因此,通过实践,我们才真正体验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