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精烹细作道德早餐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319 发布时间:2012-05-10
精烹细作道德早餐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长庆二中坐落在泾河之滨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河工业区,南依白莽原、北临咸阳国际机场,西靠汉阳陵园,东望泾渭分明,是一所具有辉煌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现隶属于石油普教管理中心。学校始建于1970年,位于甘肃庆阳,2007年春整体搬迁西安泾渭开发区长庆泾渭苑小区。学校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专职教师86人,中学高级教师59人,省地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名。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实验学校、陕西省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文明礼仪培养基地;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陕西省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2010年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师生成长”的发展战略,以充实、丰富的道德文化和实践活动,促进办学品位的提升。下面仅就我校近年来开展的“道德早餐”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一、重新审视—探索道德早餐的可行性
近年来,社会道德滑坡,人的行为失范,其根子在教育。总结反观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可以发现,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过程与方法,存在许多五多五少现象,即:道德规范灌得多,动手实践做得少;施教者讲得多,被教者参与少;大道理讲得多,身边的小事说得少;急火攻心、急功近利的多,春雨滋润、水滴石穿的少;注重形式的多,追求管用的少。这样的道德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下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使学生对道德教育乐于接受、喜欢参与,进而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学校道德教育亟待破解的课题。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没有拘泥于传统和经验,而是用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道德教育,通过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力图创新道德教育的载体,把道德育教育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早餐”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通过多种方法尽力使“道德早餐”更具精神营养,让早餐的“美味”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让精神文化渗透教育的每个细节,为道德教育独辟蹊径。
我们的做法是在六个年级的每个教学班由学生按照座号轮流组织,利用周一至周五早晨早自习的前10分钟进行(7:30分至7:40分)。学校德育处事先设计五个专题板块,从周一至周五分别是感悟道德的力量(针对国际、国内、校内、校外及本班近期的道德行为表现,设立一个标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感悟道德的力量)、我能行(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或撰写的有关走向自信的名言、警句等向本班同学介绍,让同学分享自信的喜悦)、心灵驿站(学生把自己近段时间的感悟、建议、心声等以日记的形式向本班同学宣读,分享成功的喜悦)、辩论时段(学生呈现自己收集到的道德事件,引发学生课后思考辩论)、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成长奠基)。并明确学生组织素材的基本要求是精美,短小精粹,内容丰富;有趣,生动,情趣盎然;实用,易懂易记,针对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等。由学生根据要求组织素材。学校德育处组织人员参与“道德早餐”试听,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讲评,给予鼓励与指导。每学期根据学生推荐,选取优秀“道德早餐”材料,装订成册,供学生开展活动使用。
二、精挑细选-—凸显道德早餐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使道德早餐顿顿不同味,餐餐有效果,我们在早餐的内容上做到了精挑细选。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国家观念。围绕近现代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时事政治、西安市情设计开展活动,逐步提升未成年人的国家认同感,引导未成年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民族情感。围绕道德典故、道德人物、道德诗词,结合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感悟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提升民族情感,主动增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性。三是以身边好人好事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责任意识。围绕社会、邻里、学校、班级涌现的好人好事设计开展活动,选取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志愿服务等身边事例进行教育,使未成年人真切感受到道德并不遥远,树立热心公益、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四是以道德模范事迹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围绕国家、省、市三级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设计开展活动,积极传播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道德观念,扩大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五是以礼仪知识普及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文明意识。围绕道德常识和礼仪知识教育设计开展活动,以《西安市文明礼仪手册》为基础教材,大力普及文明、谦让的行为习惯和客观、理性、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人格。
三、分层设计--体现道德早餐的层次性
在活动设计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各有侧重的教育活动。对初中年级学生重道德是非识别能力和道德思想、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讲一个道德的小故事,明白一个做人的大道理”的做法,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高中年级学生重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对道德问题、社会伦理、身边不文明行为发表评论,让他们在讨论、争辩、演讲和表演中,明辨是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四、创新形式—呈现道德早餐的时效性
虽然我们每天都有固定的早餐项目,但如果不创新活动形式,长此以往,也许就会出现索然无味,效果不佳的情况。为此,我们一是组织学生观看最近几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收看“双百人物”故事片,让学生了解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等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二是结合中华传统节日以及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选择寓意深刻的优秀传统诗词歌赋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学底蕴和文明素养。三是论辩道德事件。以发生在身边的道德事件为题,在学生中确立正反论点并开展辩论,最后由教师点评,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四是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道德成果,如道德笔记、自己撰写的道德故事评比、举办演讲、歌咏、小品、相声、短剧等道德作品创作展演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讲述道德故事。
五、全员参与-----体现道德早餐的主体性
道德早餐的主体必然是学生,因此我们坚持一是活动的组织由学生按照座位号来自行安排,每个学生都有说事明理的机会,体验到一份人生快乐,增添一份能力培养;二是活动的丰富内容来自于学生收集到的古今中外及发生在身边的道德故事,这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三是活动的评价由学生自发、真实、认同的掌声、会意的笑声作为评判的标准。
六、潜移默化——彰显道德早餐的成果性
“道德早餐”实践活动是我校创新德育教育活动的载体之一,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作用,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一是道德早餐改变了学生。自从学校开设了“道德早餐”活动以来,学生们体验到了一份快乐,多增添了一份能力。这每天10分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激发潜能的有效载体。在这里有的学生把在课堂外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拿来展示,有的学生在这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爱的温暖。“道德早餐”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主要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和方式也由学生自我确定,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自然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如高一(一)班把道德故事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给全班同学,既使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锻炼了各种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感悟剧本中的人物、故事,使他们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实现了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目的。二是引导青少年养成了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通过开展“道德早餐”实践活动,学生们主动说出自己的道德疑问,谈论对某个道德现象的理解,加以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总结引导,逐步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养成正确社会行为习惯。“道德早餐”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道德准则,不仅从行为上改变了自己,更从思想上完善了自我。学生从语言和知识的积累,逐渐变成了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改变。从外在的思想活动教育转变成内在的行为习惯的改变。彼此间打架骂人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文明现象少了,讲道德的事多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观念都有了改善。三是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搭建了教育平台。“道德早餐”实践活动打破了学校原有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学校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惑,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进行疏导,使德育教育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贴近性和针对性。四是为师生家长三方构筑了交流空间。“道德早餐”实践活动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着老师和家长,老师以此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家长以此来理解孩子、认可孩子、逐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三方共同构筑起一个交流空间。我们认为每天“道德早餐”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合理利用这段时间,积累起来,孩子们就会有很大的收获。“道德早餐”活动作为一个德育载体,在推进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了学校德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发挥了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在对学生的了解中,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得到提高,感到自己在养成教育方面有了进步。
七、深刻反思---道德早餐的可持续性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一切文化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沉淀和创造出来的精华,它是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道德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物化环境及人文风貌的结晶。如何将深化独特的道德教育的方式——道德早餐,进而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将其上升到精神文化的更高范畴,使师生更加受益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问题。虽然我们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种独特的道德教育方式,她的影响辐射力到底能坚持多久,面对社会整体道德滑坡、人们行为失范现象严重的大环境,这样的道德教育是不是还显得苍白无力,其能量是不是微不足道,其影响力是不是持久,但无论如何,我们将继续坚持走下去,为学生心灵成长煲一份更富有营养价值的鸡汤,为探索一条具有我校校园特色文化的新途径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