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关注学习过程 实施高效教学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53 发布时间:2012-03-06

关注学习过程  实施高效教学

西安市六十六中  孔珍珍

一、何谓学习过程

 所谓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学生个体完整的学习过程分为注意定向、获得和保持、联系和强化、迁移四个阶段。

   1、注意定向阶段:即当人启动学习过程时,首先要从大量的刺激中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刺激,这个过程便是注意定向。

2、获得和保持阶段:这是学习的第二步。即学习个体将在注意定向阶段选择下来的内容收入大脑进行加工,经过加工储存,进行理解并保持下来。在这一阶段,会产生原有知识的联想、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心理活动。

3、联系和强化阶段: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即学习个体进行反复不断的联系,并将获得的东西用于实践,通过强化使主体真正掌握学习内容。学生若不能顺利完成这一阶段,则表明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获得过程中的加工作用也就不充分。

4、迁移阶段:即学生将所学习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解决的问题与实际问题,形成技能,也就是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般而言,真正的学习不但能自主地运用某种知识,还包括在学习中形成认知结构、发展某种能力,并能用于其他相同的情境中。因此,迁移是完整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述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共同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若停留在学习过程的某一环节上,则学习没能顺利完成,只有从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直到完成知识的迁移,个体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

二、关注学习过程的含义

依据学生个体学习的这个心理认知规律和过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应为:目标(注意定向)——学习(获得和保持)——练习强化(联系与强化)——迁移运用(迁移)。即首先是以学习目标为引领,刺激学生的注意定向,然后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获得初步知识并保持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广泛练习,强化学习内容,总结出一般的认知规律,最后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迁移到新解决的问题与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关注学习过程就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这一学习过程的心理认知规律,遵循这一规律,采取符合这一规律的教育教学策略,从学习过程一开始就介入学生的学习,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预习、读书、听课、合作、复习、巩固以及学生思维调整、学科能力的形成等环节和方面对学生进行必须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以适合的方式进行尝试,获得学习的初步心得,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广泛尝试,总结出一般性认知、经验,最终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切实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是近年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创出的一条新路子,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也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是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认知规律和过程的教学策略。

三、成果与经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已经在有意与无意中关注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自身的教研教改中进行了多角度的尝试与总结,形成了许多符合校情、学情,各具特色而又具有一定操作性、借鉴性的成果。

 相云峰主任的《关于主导式课堂若干操作问题的建议》一文,对在主导式教学理论支持下的课堂操作存在的问题,即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以下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第一、建议教师要改变观念。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首先是一个操作程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流程。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流程,必须要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既是每节课学习内容的学习思路引导图,同时也是探究部分内容的一个准备,学生没有课前的生成,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效学习。因此必须重视预习案。

第三、导学案的关键在于要适合学生现状,教师应尽最大可能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根据学情来做导学案,实现导学案的校本化;

第四、强调教师要有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导学案的准备应为三备:一备,由备课人提出基本思路;二备,备课组调整思路,形成基本稿,适合各个班级之用,三备,由科任教师对基本稿进行调整,适合自己所任班级。

第五、作业总量的大小,应根据学生可能完成情况来定,分级确定。A等学生,可以增补一定量,增补部分的难度可以适当提高。鼓励低层级学生尝试完成上一层级作业,要量力而行。不赞成学生跳级试图完成更高级别的作业。

第六、学生作业情况检查不宜方法单一。全批全改不是唯一方法。可以利用学习小组检查、监督;抽批、面批、学生自批等。

第七、对导学案实施中出现的课堂学生没有反应或反应不热烈、课堂讨论效果不好、个别学生活动积极,多数学生冷淡和学生课堂说闲话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对组长及其组内各层级学生和优等生的培训。具体:1、对组长的培训:应该明确组长的职权是授权与分工。即在本学科小组中可以授权给其他成员,来组成学科管理小组,如课堂纪律检查员、作业完成督察员,课堂展示记录员等。也可以在某个成员工作不力时撤销授权。在本学科合作性活动中负责分工。2、对组内各层级学生的培训主要以克服帮助别人,自己受累的思想和建立“团队”意识,克服个人主义思想为主。3、对优等生则侧重进行科研技能的培训,教给他们进行“研究”的技能,以解决课堂研讨的思路与方法,提高课堂研讨的质量。

第八:对课堂展示中的“假展示”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事前要求谁展示,谁点评。基本方法应:A级学生展示,BC级学生点评。教师在点评中应考虑学生学习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

在平行班教学效率的提升方面:孙君利老师《平行班练习题、作业题设置》、晋燕老师《文科平行班数学复习方法》、王军利老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文章,在平行班教学策略的方面从小处着眼,立足学情,进行了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雷聪敏老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之探索-----文科B班教学中如何夯实知识基础》针对文科B班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确立得分点主要在选择题上的复习策略,从牢记考点内容入手,抓好学生背诵、记忆这些看似很小的环节,采取课堂教学由学生完成指定选择题,并讲明题干在考什么,对应的考点内容是什么,正确选项是哪个,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选项(考题为单项选择)的方法,督促学生仔细读题、严密思考、明辨易混易错知识,准确全面地掌握考点知识,夯实基础,提升平行班成绩。为我们如何提高平行班高考成绩提供了一种复习方向。

贺卫平《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针对导学案实施中尤为突出作业问题,摸索出了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提出:1、预习,课堂练习、书本上所有习题都是作业。学生可以提前去完成这些作业,这些内容在书上完成即可,但要有必要的过程。课前由老师统一检查,课上适当点评;2、不定期收书,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较差的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完成情况较好的予以表扬;3、每周晚自习进行一次练习,全批全改。针对有明显问题的学生进行面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在课上解决。练习题由各位老师轮流出,内容可在备课组活动时来确定;4、每周布置一次作业,作业要有较强的系统性,便于学生保留资料,及时复习。学生选择喜欢的本子(大小统一),最好是活页本,这样可以随时添加。试卷和作业都是需要保存的重要资料,应妥善保管;周作业以重点题型与易错题为主。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课上规划相应的时间点评,尖子生的培养也可在与学生面谈时来完成。作业的批改形式可多样化:学生互批,课代表检查,老师检查,全批全改,部分批改,等等。

吴洁老师《带着问题复习,在错题本中“淘金”》一文,注重培养学生建立和利用错题本进行知识的查缺补漏、学科思维的调整和能力的提升。主张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出空白。当老师讲解正确答案时,用红色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并按老师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有多种解题思路,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定期归类、整理,并经常阅读错题本,或者重做错题,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在减少习题量的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掌握更加牢固。尤为重要的是提倡同学间相互切磋、交流错题本,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警示自己。

以上成果介绍只是众多小课题中很少的部分,除此之外,杨静老师《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李爱东老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模式探讨》、程雪红老师的《如何提高英语作业的效率》孙君利老师《平行班练习题、作业题设置》、刘玉萍老师的《作业有效性探究》野德胜老师《平面解析几何考察特点及复习对策》、周颖娟老师《高三政治复习策略》,吴小莉老师《高中生物图表曲线图形题复习课实践研究》、晋燕老师《文科平行班数学复习方法》、王军利老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贾颖老师《利用选修教材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杨旭老师《新课程条件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王延芳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聂发军老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等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值得交流与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因时间原因,不一一例举。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和改革的这几年,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形成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尤其是在学法指导方面,可以说已经抓住和具备了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我们目前迫切要做是将之系统化、理论化,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尽快构建起符合学生学习过程完整环节和认知规律的课堂操作流程,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设定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体验,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落实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实施高校教学。这就是关注学习过程的目的所在,也是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当然,关注学习过程,并不是不问耕耘结果。关注学习过程只是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怀的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导学案的引导功能和完整的学生学习环节及操作流程应该是实现“由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的一种转化手段。希望我们能够改变观念,积极尝试从学习过程理论入手,重视学习过程而非简单关注其学习结果的教改中,探索研究能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能优化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