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一党领导 多党合作的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041 发布时间:2012-01-17

党领导 多党合作的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学习体会

党委办公室   惠登科

今年中心机关发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本书围绕读者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历程中的重大问题,通过大量中外文献,从历史角度做出深入的思考,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和执政理念,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并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出了深刻的剖析。我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重点反复阅读了第八个为什么?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一、重点阅读原因

虽然我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但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经常会有人提出中国为什么不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因为现在世界上除少数几个国家外,都在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对于这些疑问?尽管我也会说,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但由于对近代史知识的缺乏、对各种信息不能很好地甄别,所以这种回答也显得底气不足,作不到理直气壮。所以借助这次学习,在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上,还通过网络学习中华民国这一段历史,也了解了世界几个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通过学习使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

二、实行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原因

1.中国原来在近代史上实行过多党制,但仅是昙花一现。

19058月,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提出中国应以“世界最完全政党之国”、“英、美先进国为模范”,实行政党政治的主张。在他主持下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允许结党组社。

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有人记载,当时大小政党达300多个。当时的几个大党是国民党、民主党、统一党和共和党。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改由袁世凯出任,虽然经第一届国会选举,使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当时踌躇满志进行组阁准备的宋教仁,在袁世凯的幕后指使下,被谋杀于上海火车站。至此,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名实俱亡。

对于当时未能建立西方式的多党制,美国学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分析指出,一是没有共同目标,二是缺乏政治体制、缺乏人民参与。实际上通过立宪议会和内阁组织政府这种西方的形式,是和中国政治传统相脱节的。孙中山在评论中国实行多党制这段历史时,曾无限感慨地指出:中国照搬外国的多党制和议会制,“不但是学不好,反且学坏了”!

2.并非两党制的国共合作。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刚刚由中华革命党改组成的中国国民党,尽管给中国国民党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国共合作”前景一片大好时,为中国革命奔走40年的孙中山1925年逝世。

国民党后起领袖,无论是胡汉民、汪精卫还是蒋介石,缺少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襟气度,因而缺少合作的诚意。随着打倒军阀的国民革命的胜利,军权在握的蒋介石便“开个人独裁之渐,启武人专横之端”,于19274月向共产党挥起屠刀,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至此,国民党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唯一的执政党,而共产党成为其企图剿灭的非法组织。由此,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内战时期。在这个时期,国民党一方面在抗战,但最根本的目的是消灭共产党,实行党专政,党独裁。19449月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党政府、建立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欢迎。但由于蒋介石独裁理念根深蒂固,自恃军队实力雄厚,又有美国的幕后支持,最终向共产党发动武装进攻。国共谈判随着1946年夏天的内战开始而画上句号。

内战爆发后,中国民主同盟会中除青年党、民社党等一些小党倒向国民党外,其余的各党派因为受到国民党的压迫,中国民主同盟会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民盟请司徒雷登斡旋,却被司直接劝“光荣解散”。随后,各民主党派逐步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3.众望所归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国民党想通过武力来巩固其一党专政的地位,但未料想军事上接连失利,最终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则继续高举民主联合政府的大旗,凝聚人心民意,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随着战争的胜利,召开没有国民党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迅速地变成实际行动。从19489月至19493月,大批民主党派领导人从香港转移到东北或其他解放区,并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公开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1949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等共计23个单位的134人,正式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文件。

19499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与会单位分为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五类。在14个党派单位中,除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外,还有 “民革”、民盟、民进、中国致公党、第三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建、九三学社、台盟等11个党派,无党派人士也作为一派位列其中。

在第一届政协662名代表中,各民主党派成员约占30%,工农和各界无党派人士代表约占26%

在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也以平等态度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如在国名问题上,接受了无党派知名人士张奚若的建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十一”为国庆日,则是接受了马叙伦的建议。

新政协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任命的政务院副总理中,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占一半。6名副主席中就有3人是党外人士。4名副总理中2人是党外人士。在政务院21名政务委员中,民主人士占11人;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109个正副领导职位中,民主人士占49人,其中正职占15个。这正是民主联合政府的直接外在表现。

三、两点读书体会

1.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必然选择。从历史的回溯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近代中国在经过多党制实验的失败、两次国共合作的分裂这样一个痛苦经历之后而选择的政党制度。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党的专制独裁;它既不同于苏联等国实行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了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命题,指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2.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长久地处于领导地位。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尽管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能够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否则,是不是能够长期处于领导地位,是不是能够带领这个国家不断前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是能够得到坚持,回答也未必肯定。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决惩治腐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我们就有亡党的可能;人民群众就会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继续加强监督机制建设。通过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的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使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得到各种监督,这样才能使一些敢于以身试法、以身试纪的党员得到严惩,使党员队伍更为纯洁。

三是切实作好干部选拔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好干部的选拔机制,在一些地方可以尝试选拔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对于重大违法违纪干部,可以追究其当时选拔的直接推荐人,如果一个地区多次出现所选拔的干部的重大违法违纪情况,也可以对相应的组织部门实行问责。

.对中心干部管理的设想。

石油普教中心是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为了推动中心的长久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一是强化干部的理论学习,中心党委要坚持每月推荐一篇学习文章,发布在中心网站,供各级干部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学习,学习后应记录学习的心得体会。使干部通过学习达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形成自觉运用学习成果思考工作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创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要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使干部的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中心党委相关部门要结合党风廉正工作、稳定安全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等,对干部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平常要作好对干部不当行为的记载与教育,并将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三是开展警示教育。要在中心的干部特别是各个学校的主要领导中,不断开展具有针对性、具有说服力的警示教育,使干部们在教育中,不断反思,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强化自我约束。通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具有创新精神,有魄力、有能力,作风严谨正派、敢于严格要求、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的干部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教育、学科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和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有利的,是需要我们肯定和发扬光大的;有些是消极有害的,是需要坚决阻止的。同时,教职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行为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中心和学校都很重要。一是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提升同学段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二是要开展针对性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班主任论坛、知识竞赛和模范教师的事迹宣传,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三是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的考核,加大师德考核在年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关爱学生、自尊自律、团结拼搏、爱岗敬业优秀教师群体,使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