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长庆二中-新课标下的高中生英语读速现状及策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79 发布时间:2011-05-24

  
西安市未央区 长庆二中      何  怡
 

[关键词]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教学现状;阅读速度;不良阅读习惯及心理;问题对策;

[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提高阅读速度的迫切性,分析了导致阅读教学滞后、阅读速度慢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六级(高一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0万词以上;七级(高二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30万词以上;八级(高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6万词以上。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词汇量逐年大幅度增长,这意味着NMET对考生的阅读速度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阅读是英语“四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都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人将英语阅读课的重点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因而,对阅读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训练不够。对学生来说,他们只限于背几个单词和词组,阅读时逐句翻译,不能对所学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抓不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速度慢,能力难以提高。

    二)、阅读理解中的非语言因素

    阅读理解能力受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的制约。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心理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

    1、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1).指字:

    许多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总要用手指或尺子等指着单词逐字逐句阅读,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字里行间,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对全文的整体感知。

    2).声读和心读:

    声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轻声地读出每一个字;而心读从表面看并无明显的声带运动,但学生在内心深处自己却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单词的音。这两种阅读的方法由于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读速无法提高。(实验表明,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是他讲话和朗读速度的两倍。)加之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影响了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3)、心译:

    心译是指学生在阅读时,不是直接用英语模式理解阅读材料,而是以母语为媒介理解所读英语内容,即英语—母语—英语,这样便延长了阅读时间。

    4)、复视:

    复视是指有些学生读一篇短文时,每读完后半部分时,又返回到前半部分,重读前半部分内容。复视次数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减少。阅读能力越差,复视次数越多,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5)、视幅面窄:

    由于学生平时习惯于精读,不了解快速阅读时对眼睛的特殊要求,逐字逐句阅读,忽视了以意群为单位的阅读方法,影响了阅读效率。

    6)、滥用工具书:

    有些学生阅读英文时,一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就频繁使用字典,这样做不利于对整个语篇的理解,降低了阅读效率。尤其是英汉字典的频繁使用,为心译创造了条件。

    2、不良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人的活动、行为和自我感觉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克服困难,提高效率。而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要么急于求成,心情急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要么缺乏意志的坚韧性品质,尤其是遇到篇幅较长,生词量较大的文章时,不能静下心来与作者沟通,能动地理解文章内容,而是面对困难失去信心,退避三舍,放弃阅读或随意猜几个答案草草了事。

    3.缺乏对中英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莎坯尔(Edward Sapir)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作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和语言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要学好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包括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才能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就交际英语而言,无论从问侯语与告别语,致谢语与道歉语,禁忌语与委婉语,称呼语与角色语,称赞语和恭维语等方面的比较,中英文化都有明显的差异。如一位外国游客与导游道别时说,“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 .(非常感谢你为我所作的一切。)导游却说,“Not at all. That's my duty."(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在汉语中是一种礼貌表达法,而在英语中却含有“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之意。因此,满怀谢意的客人自然会被这句不领情的话弄得尴尬不快。而现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对所阅读的英语材料即使了解了语句结构,有时也难以理解其内容。如在西方,朋友相邀吃饭,一个说:“Let's go to Mcdonald's.”而另一个却说,“Oh, no. I want to take you to lunch at Johnson's.”第一个人意指身边的钱不多,咱们各自付钱;而第二个人的意思是,他愿意付两人的饭菜钱。若不了解外国文化知识,从字面意思无法领会其真正含义。

    三、问题的对策

    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注重阅读策略指导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要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

    二)、指导学生克服阻碍阅读速度提高的非语言因素: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形成的,因而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十分重要。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才能奏效。

    1)、指导学生正确的用眼方法,增加阅读理解时的视幅面

    实验表明,一个人在读完 个字以后,眼睛就会停动 秒,而且停动的间隙相当固定。要加快阅读速度,就必须在每一次停动期间,尽可能地增加眼睛所摄取的字数。所以,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按意群阅读,增加视幅面。如在读“Do you watch TV every evening?”时,当你的眼睛停顿在“you”上时,“Do you watch ” 三个字就会同时看见,然后视线由左向右移动,停顿在“every”上,那么“English every day”三个字就会一次看见,这样连接起来,整个句子就会在几秒钟内看清楚。

    2)、精选阅读材料,避免“复视”和“滥用工具书”。

    学生阅读时“复视”和“滥用字典”习惯的养成,起初是由于所读短文生词过多或句子结构太复杂的缘故。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猜字(词)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选一些难度和词汇量与他们水平相当的有趣的材料让学生读,逐步增加难度,加大生词量。《新概念英语》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由浅入深,可选为学生阅读材料。

    2、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碰到的困难:

    (1)向学生介绍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如美国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概况及中西文化差异。

    (2)讲析构词法和句式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提示短文中较难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端正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认识。要求学生对所读短文能够达到70%理解即可,不要逐句研究语言。

    3.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阅读策略

    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细读(Losing reading)等阅读方法。

    略读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领会主旨大意或抓住主要内容。跳读要求学生从语言材料中快速获取特定信息。细读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及其内在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会根据不同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体裁、题材和结构特征,有利于多方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对论说文而言,要重视文章的标题(Heading)及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因为,标题指明了文章的中心,而段落的主题句则是用来论证文章中心的小论点。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和大意,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对记叙文,要指导学生抓住“六要素”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对文章细节做出正确判断。

    3)学会运用阅读规律指导阅读: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包括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阶段。因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1)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这一层的理解,读者只能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适合设置一些记忆性的客观试题。(2)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这一层要求读者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音,适合设置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 评价性理解( Critical Comprehension) ,这一层次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2)、 (3)都属于主观性理解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指导,层层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思考,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 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英国语言学家威而斯指出: “若没有语音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有限,思维范围必然狭窄。” 因此,阅读能力及阅读速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NMET2000阅读理解试题量在去年已增加许多的基础上又大幅度增加,其生词量为48个,已超过了大纲“不超过3??”的规定,且这些生词( 含短语) 中有14个已注汉语,有7个是人名地名,28 个未加注释的生词只有靠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理解。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

    1.培养学生猜词句的能力.

    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猜测词句的意义是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而又最基本的能力.NMET阅读理解中加大猜测词(句)义的份量,体现了在素质教育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猜测词(句)的方法主要有:

    (1) 根据上下文关系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猜测。NMET2000C篇第二自然段中的“logic” 可通过句中的对应词“tricks” 来判断其含义( a way of reasoning)

    (2) 根据构词法或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去猜测。

    历年高考说明以附录的形式确定了考生所掌握构词法的能力要求,这就意味着其说明附录中2000个单词合成、转化、派生所产生的新词不属于超纲词汇。若学生没掌握构词法知识,就会将非超纲词看成超纲词,影响对整篇语境的理解。NMET2000年阅读题A 篇第二自然段中的生词 “melt”可通过其后缀“ed”猜测其动词性,再根据这个动词的主语“ice cream and frozen food”及语篇提供的信息“Biggest power failure­”可猜测出其含义为“融化”。

    (3)根据语法知识如同位语、定语从句等说明性的词猜测。

    (4)利用所掌握的常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猜测。

    2、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记忆方法,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四个部分。学习就是一个记忆过程。记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记忆过程中保持、再认和重现的多少。因此,提高了记忆效率,扩大了词汇积累,自然会提高阅读效率。而单词记忆是英语学科记忆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除了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外,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常用的记忆方法为机械记忆法,逻辑记忆法,人工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等。另外,要做到:(1)选择最佳记忆时刻。实验表明: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时间记忆单词效果最佳。(2)及时复习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学习单词后要及时复习,定时再现,才能巩固。

    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掌握了记忆的方法,词汇量增加了,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四)利用阅读课,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现行新教材专门设置了阅读课板块,利用阅读课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然后及时测评反馈,既有利于克服学生阅读中的不良习惯,优化教学过程,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量根据各个年级的要求而定,阅读时间为15分钟左右,然后利用10分钟检查评定。首先让学生记下阅读的实用时间,换算出阅读速度(词数÷实用时间=阅读速度);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记下自己答对的题数,求出正确率(答对数÷总题数×100%)。再由老师抽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10名,算出他们的平均阅读速度和理解率,填入附表(一)。经过对比,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附表(一)

范围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6

7

8

全班

WPM

 

 

 

 

 

 

 

 

Com.

%

 

 

 

 

 

 

 

 

个人

WPM

 

 

 

 

 

 

 

 

Com.

%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速度,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这是推行素质教育和高考应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要求,本人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英语新课标》

    《英语教学论》(张文府编著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英语学习论》(张文府编著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学习方法》 (沈怡文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

                                          

                                          二OO八年二月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