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中-新课改下的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思考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43 发布时间:2011-05-24
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 张富军
内容提要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实际面临许多困惑,一线教师在摸索中前进,作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二、教师不断探索创新实践;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 英语教学 思考
正文
一、切实转变观念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新课程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是因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很新,它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高屋建瓴,通俗易懂,精辟地阐述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倡导人的教学,强调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提倡交流和合作;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及个体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语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指导。比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对他们提问,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正确了就对他们大加赞扬,给他们以信心,加强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逐渐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要避免跟学生斗气,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因为讽刺和挖苦不解决问题,只能是教学更加困难和痛苦。
2.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要不吝惜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了,学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另外,要努力创设情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用英语交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并交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学习语言的能力。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自主拼读单词或跟着录音带拼读单词;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学习情态动词时,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包含情态动词的句子或者课后给学生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观察,体会,研究,发现,总结情态动词的功能,特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耐心和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课改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而是扬弃,把教学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不断探索创新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具体表现
当前新课程模块教学还没有一个定型的成熟的模式,大家都在探索中进行课堂教学,心中还没有个底,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有效地开展还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
1. 要根据教学实际整合教材,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或者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增删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从而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
2. 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动脑,对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要对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提供多重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高级思维和个性倾向。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有预设性,教师要 “带” 着学生走;同时也要有生成性,需要教师灵活施教。比如,在模块三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中,就本城是否要修建一个麦当劳饭店的话题,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鼓励学生步步深入大胆思考,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思维碰撞中的闪光点,然后再引导把他们辩论的结果写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很有效的。
3. 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精髓。随着新课程实施得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势必就会不断地增强,从而也会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变革。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总之,不断探索创新既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具体表现,也是实施好新课程的灵魂。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
1.实施新课程中本人所面临的挑战
1)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用流畅标准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一名英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可有时实际情况有点不尽人意。
2) 新课程模块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定型的成熟的模式可供遵循,大家都在摸索中进行课堂教学,心中还没有个底。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有效地开展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中的课题。
3)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期望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实际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学习习惯,下一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很令人头疼。
4)目前还不能达到全英语授课,这很让人感到很苦闷。一方面是学生的语言基础差听不懂,另一方面是学生甚至家长不理解。
2. 实施新课程中本人的困惑和郁闷
1) 人教版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编写得的确很好,但过于理想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内容多而难,把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置于一个外语专业学生的境地。如何根据将来的高考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对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有点要求太高了。尽管《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但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课程能力及其操控能力,这不是一个短期通识培训所能完成的。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得我们喘不过来气来,各种评比,检查,论文,反思,学习,培训使我们疲于应付,应接不暇。
2) 上级部门给我们安排的配套练习册和课本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脱节,练习册编得过于偏难和单调,严重缺乏知识学习和掌握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由易到难的原则,违背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
3) 有关部门的新课程调研试题脱离普通学校学生实际,可能会对一线教师传递一些错误信号。命题偏难,学生考试成绩偏低,考试缺乏性度和效度,严重地搓伤和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我们一线教师对今后的教学感到茫然不知所从。
因此,如何对新课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