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六十六中-高中化学必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51 发布时间:2011-05-24

  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    张静喜

内容提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充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基础上,处理好教与学,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互助的新型学法指导与训练,更好的把握好必修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本文为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必修模块 教学 关系

正文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一次变革,是对提高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和同伴互助学习的一次创新。为了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在高中化学必修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一、新课程教学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关系。

    首先,新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在目标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又有所不同,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这3方面均衡发展, 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科学态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3个课程目标共计12 条对课程目标作了详细具体规定, 既有知识、技能; 又有情感观念、行为; 还有过程、表现。在表达方式上则注重创新,体现课程理念。

    其次,课程标准由4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原教学大纲则由6个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考核和评估)。

    第三,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要求的说明不同。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验性学习的目标水平,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过程中提高。同时,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部分减少了过去我们认为在教学大纲中最为重要的“难度要求”栏目。在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增加了很多内容。过去的实验活动内容非常少,而现在活动和探究建议非常多,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必修1模块中的主题一与主题二,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交流。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需的,在实际科学研究中都会有具体体现。

    所以,在平常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区别,尤其在必修模块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控制教学难度,切忌不能盲目加深。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具备,而将众多知识一次性教给学生,不容易理解,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导致内容过多,课时不够,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效果不佳。

    二、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体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预习的实效性,科学安排预习要点很重要。主要包括:本节的学习纲要、观察与思考、调查、识图、练习、基本概念记忆与理解等。通过预习要让学生达到: 知道要学习哪些内容;为课堂学习、探究活动做好思想准备、材料准备; 激发求知欲望; 通过了解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养成爱国、爱家、爱自然的优良传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笔记,将书中的重难点及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以便将预习与课堂教学过 程密切相连,促进课堂上的学习,使之更具针对性。课堂教学则在预习的基础上侧重对知识形成体系的建立、预习过程疑惑的解答、实验方案的验证、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同时加强实际习题训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前预习的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要通过方法指导教会学生预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与教学进度的把握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明确界定,但在教学中应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基本技能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初上高中,来自不同的学校,实验技能有限,再加上对实验环节不清,如果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探究性实验会造成教学进度缓慢,使课堂时间无谓浪费,效率不高。因此,在安排学生实验前必须过好预习关,使学生清楚实验目的及环节,探究实验有自己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上教师对简单实验进行统一指导和要求,复杂及对比实验分组进行,教师要最大限度把握和控制实验进度,使整个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课堂实效,使学生真正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会用脑去想、用手去做。

    四、教学基本内容与知识拓展和科学视野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和品质,是对学生的基本 要求。而知识拓展和科学视野更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从中去体会学习的乐趣,这部分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之一。例如在必修Ⅱ中人造元素、生物体中能量变化、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生命的化学起源等。再如每节课中的观察与思考,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践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对学生知识和经历的要求。因此,要提倡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查看资料、参加实验实践活动等形式搜集、整理有关的化学知识,观察、解释各种化学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对学生来讲是受益终生的事情。

    五、教学内容与课后习题及课外练习题的关系

    新教材编排的出发点更侧重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符合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认知规律。而新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及水平要求又比较笼统,在必修教材教学实际中比较难把握。若在备课前先认真阅读课后习题,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课程标准,及时调整和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要慎用辅导材料,由于新课程实施不久,与之相配套的辅导书仍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中,目前市面上的多数辅导材料中所编排的习题是对原辅导材料的一次大的拼凑,好些是高考复习题。若根据辅导材料去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难度,等于把高中三年的课程一年内完成,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丧失,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在充分尊重教材,充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基础上,处理好教与学,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互助的新型学法指导与训练,更好的把握好必修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