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读书心得:大历史 小道理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535 发布时间:2016-11-23

------- 读《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有感


暑假期间,有幸浏览阅读了《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一书,读后很有感受,觉得这是我们每个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值得一看的一本书。对国家而言,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我们个人而言,以史为鉴,可以修身。

这是一部历史书,精选了五千年来不同阶段帝王将相,名仕先哲,英雄豪杰的经典故事。这也是一部哲学书,阐释古代的帝王之道,将帅及各级官员为官之道,用人之道,甚至于皇后之道。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当代为官者值得一读,对于普通党员,我们普通教师而言读后对我们为师,为人,处事也很有益,因为这些大历史中蕴含的小道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理解所遇到的问题,坦然、淡定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更有智慧。今天仅以项羽和刘邦的几个故事谈谈体会。

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秦亡后称西楚霸王,而同样反秦的刘邦此时只是被封为汉王。

公元206年,刘邦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善待降者,不杀秦王子婴;二是封存秦重宝财物仓库不取,未居秦宫;三是到达灞上之后,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四是不受关中父老敬献的牛羊酒食,不损害民众利益。于是,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后来项羽又带重兵进入关中,也干了四件事,一是引兵屠咸阳,杀秦王子婴;二是烧秦王宫,火三个月不灭;三是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抢到彭城享用;四是分封天下,厚此薄彼。项羽的四条措施使他众叛亲离,失去了众多支持者。分封天下不公,失去社会上层的支持,进而诸侯起兵,他的前三项措施,使其军队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所望,使他失去了民众基础和天下人心,但出于恐惧大家又不敢不服。

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又说,都说楚人性情残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把那个人杀了。

论英雄气概,项羽堪称盖世英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因此被许多史学家或民间称道。但最终得天下的是项羽看不起,甚至在鸿门宴上也不屑一杀的沛县小吏刘邦。正如书中所分析的,项羽正因为自身能力强,本事大,爱以己长格物,看谁都不上眼,别人的意见也不听,不仅未能容得下降兵降将,连陈平、韩信等这样优秀的人物,都从项羽手下溜到刘邦阵营,身边惟一的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不久死去。

反观刘邦,自己本事不大,打仗不赢,不是位好将军。但好听别人意见,容天下豪杰,容降兵降将为己所用,是位好统帅,终得民心,得天下。其得天下一因慷慨与天下同利,二因大度能容天下人杰,能容能纳不同意见。至于刘邦夺得江山后大杀功臣,从异姓王手中夺回封国,转交自己子孙,已是历史一大公案,也因此后来史学家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从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及其刘邦得天下后的后期所为可以看出,成败在于是否能豁达,能否仁爱宽容,不仅对人,也包括对事。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宽容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待不同事物和问题的一种态度。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我们需要从心态上宽容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身上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他看作我们的教育对象去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去研究他的曾经和未来,不一味要求他什么错误都不犯,什么问题都没有,学什么都会,看什么都懂,果真那样,这个社会就不能容纳老师的存在了,因为不再需要。

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交给学生,从而激励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宽容是一种真诚和关爱,严是爱,宽也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而是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当学生犯错误时,不因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身心造成危害,也不给自己带来不快。

宽容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宽松的学习氛围。 如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能相互宽容,而是固执己见,偏要坚持某一个标准,就会引发对立、对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允许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允许”他们犯错误。

当然,宽容绝不是纵容,不是任由事态的发展,任由错误的延续而不管不问,而是在良好的心态下,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充满智慧,富有情理。

党中央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做合格党员,这就要求我们以党章党纪党规严格要求自己,需要我们不断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待自己要严格,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待同事,对待学生我们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促进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古代有一仙崖禅师,其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因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到后院高墙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禅师发现后,没有惊动任何人。一次,学僧又翻墙出去了,仙崖禅师随后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不知墙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墙上翻下时,感觉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仙崖禅师把他拉起,并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禅房休息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著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来不提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人事时,也许我们不能如禅师有那么大的胸怀,但我想如果能够以比较宽广的胸襟,宽容别人的过错,容纳遇到的挫折,面临的困难,更加智慧的教育每一个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成就一个个学生,也可以成就自己,既使不能如禅师那样化问题于无形,生活的很坦然,我们也可以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更自然。社会也因此更文明,更友善,更和谐。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