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分校课堂教学改革七点做法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090 发布时间:2014-11-19
2014年10月23日,中心对礼泉分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调研,中心认为:2014年,礼泉分校继续扎实推进课改工作,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目前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2341”六环节课堂模式,学校也因课堂教学改革各方面悄然发生着变化,学校培养出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学生的自主学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因课改的实施得到大的提升,连续实施课改的两届毕业班成绩与当地学校相比,优势越来越明显。今年,他们的突出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以身作则,发挥引领作用。
为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部门主任,用实际行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所有领导坚持在教学一线任课,与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学习、一起编制导学案、一起上汇报课、一起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给其他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平时校领导常在教师中调研走访,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积极商讨对策,解决困难,扫除障碍。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具体谋划、落实高效课堂各项工作。
二、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督促管理。
一是完善课堂教学检查体系。学校采用校领导不定期巡课、走课和听课,教务处按教务计划进行导学案完成及作业批改的检查,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不定期走进教师的课堂,检查教师课改实施现状,教师自主选择听课及落实听课签字制度等方式共同构成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二是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展示、质疑状态进行积极评价,并根据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评价标准。同时值日班长将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并入小组中进行综合评价。学校五星班级管理人员对各班的综合情况纳入对班级的考核。学校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习小组长等奖项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让学生有成就感,树立了信心,起到了激励作用。
三是学校在进行评优时,首先考虑课改表现最突出、成果最显著的教师,并对在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在学校树立典型,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课改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
三、严格实行导学案,不断优化路线图。
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进行了规范与细化。由学校制定统一的导学案模板与封皮;教师在导学案编写时遵循科学的编写原则,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统一审批程序;学生和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正确合理使用导学案。学校统一对学生的自学学习、双色笔的使用、导学案的完成、纠错、反思及整理做了具体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除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还要在导学案空白处备注教学过程的重要流程,以体现教师“导”的思路。
四、坚持“一案两批”制,高度重视质量和效果。
学校始终坚持导学案“一案两批”制。他们的做法是:基础课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上课前将学生的预习部分进行批阅,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导学案的第一次批阅;课后教师对课堂展示交流部分和课后达标检测部分进行第二次批阅,每位教师做到一案两批。史、地、生、政等学科教师则要求当堂发放,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并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导学案。
五、教学改革常态化,课堂模式学科化。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礼泉分校立足学生实际,形成了“2341”六环节高效课堂模式。课堂上,每位教师均按照学校“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自学反馈,预习评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展示,质疑点评;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达标检测,巩固练习”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隐身”,必要时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的战略,引导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知识的超市”。
生动课堂,虽有一定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学校的原则是有模式,但不惟模式,讲究有效,追求高效。
六、多途径积极引领,不断提升业务素养。
在课改推进工作中,学校先后经历了学习模仿和特色课改模式建构阶段、推进整改和理性思考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总结反思阶段。在这期间,课改领导小组不间断的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师生座谈,招集课改教师、课改小组成员会议,从调查结果看,课改得到全校初中教师、学生的认同。
目前学校正在开展的工作有:
1.为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认真贯彻落实“2341”六环节高效课堂模式,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高效课堂交流活动。课堂交流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中部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每人上一节公开课;第二阶段,各教研组在组内推选1-2名能代表组内课改最高水平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课改展示课;第三阶段,学校进行导学案评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2.强化 “2341”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解、运用。学校注重对教师进行模式学习的培训指导,将“2341”教学模式的各种环节的具体要求发至每名教师手中,强化教师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对于“2341”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减少知识容量,降低知识难度,确保一堂课内各环节的完整;另一方面教师在各环节上注重对学生的强化培训,教会学生怎样自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环节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班级展示中注重学生展态、语言表达、知识深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听展状态和如何质疑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对各环节的训练,学生逐渐熟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以此来保障一堂课内各环节的完整性。
七、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课改氛围。
初中部每个班室外的展板有各班的班徽、班训等,凸显出各班的核心文化特色;各班教室内墙壁上遍布着学生的手抄报、照片、优秀作文、梦想、个人和小组的奋斗目标等板块,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倍感温馨,教室一侧新增两块黑板给每名学生留下一块块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室内栋梁上一条条标语激励着学生求知的欲望;校园内五星班级管理量化展板上详细纪录着每个班一天的得失分情况;校园的显眼处悬挂“2341”六环节的课堂学习模式及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宣传标语等。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为学校的课改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改革环境。
礼泉分校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更加坚定课改信心,以制度规范教学,以活动促进发展,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力求逐个破解难题,切切实实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上一篇:六十六中高效课堂建设八个特点
下一篇:长庆泾渭小学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