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彰显校园文化新亮点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926 发布时间:2013-02-28
竹子,挺拔、潇洒、朴实、优美而又独具韵味。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文化,是一种内涵,一种追求,一种品位,更是一种品牌。而校园文化的品牌需要内在的高质量和外在的精包装,从而达到丰蕴的内涵和高雅外表的统一。以之为追求彰显开放包容、进取向上精神,石油普教中心提出以“质朴大气、着眼实用、突出特色、多元精品”为总体思路,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为办学目标。建设校园文化,引领内涵发展。普教中心领导班子一直在探索着,努力着。现在,各校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升了办学品位和内涵,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教育风景线。以竹为媒,校园文化彰显出了新亮点。
一、立足优良传统教育基础,创设优质现代教育品牌。
石油普教中心,有30多年的优良传统教育,秉承“艰苦创业、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石油精神,面对“生不择校,校不择生”的自然生源之困境,移交7年以来中考成绩在所在区域一直位居前列,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2年66中高考一、二本上线率分别高出全省一、二本招生计划数4、20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创历史新记录。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面育人、严格管理、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以及优质服务”变成了我们的管理特色;“服务长庆油气发展、尽责职工子女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我们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向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成绩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多年来,省厅多项荣誉和授牌接踵而至;2011年普教中心被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此外普教中心所属学校泾河中心学校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长庆八中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平安校园”,长庆二中和礼泉分校被评为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七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各校已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沃土、师生发展的乐园、社会特别是石油人信赖的品牌。
为把普教中心各校建设成各具特色、未央一流、省市示范性学校,中心领导制定并实行了“九年三步走”的学校发展目标。
第一步(2005—2008年)
校园环境良好,管理模式成型,教育设施完善;办学严谨规范,教学质量突破,在未央区崭露头角。办学特色逐步呈现。
第二步(2008—2011年)
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不断受到省市级奖励;名师名生数量增多,办学特色突出、稳定。
第三步(2011—2014年)
管理模式日趋完善、成熟;教学质量领先各区域,在省市内产生一定影响;名师名生数量有较大突破,办学特色鲜明,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
普教中心各学校,秉承石油企业文化,强化现代学校管理,深化学校办学理念,有序推进内涵发展。我们完成了第二步,现正在以高昂的姿态迈向第三步。
二、创设优美校园环境,做好校园文化“硬着陆”。
文化是一种内涵,而校园是文化的载体。优美校园的创设,体现着文化的特色与层次。于是,我们普教中心带领各校经过近些年的努力,逐渐建设、完善校园的精包装,达到校园文化与校园载体的结合,效果显著。
1、 打造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普教中心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搞好校园的整体布局,并根据各功能区设置文化主题,深挖历史底蕴,形成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风格和主色调,如六十六中等;抓好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营造花草葱茏、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特别是餐桌文化一改往日单调的银白色,在餐桌上分别以“爱心”“箴言”“科学营养”“节约”等为主题的中英文内容出现在了餐桌上,通过健康积极向上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生活圈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于是,各种特色文化应运而生。“餐桌文化”:激情四射的“李阳疯狂英语”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处处学英语,时时学英语,桌垫虽小,却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寝室文化:激励学生追求理想,崇尚文明,积极进取。未央湖学校建设“为学”景观区,向师生宣扬和传递一种信念: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门学问来做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成长;学生要把接受教育、搞好学习作为成长中的第一要务。凸显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以育人为主”的办学思想。泾河中心学校围绕学生活动聚集地,学校在操场看台两侧,绘制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和“热爱体育、健康第一、崇尚运动、快乐学习”为主题体育文化墙,宣传体育运动知识。在教学楼所有走道上推出“校园体艺长廊”,包括体育、艺术活动宣传画、名人字画及学生艺术作品等百余块,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成果逐一介绍、展示,长长的走廊成为传播校园文化,传承健康理念,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长庆八中、泾渭小学根据自身条件建好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 与时俱进,装备先行。
随着教育改革推行,一切都变化完善着,现代化教学设备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普教中心 2011年中心投资近400万元,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350台,为学校安装以交互式智能液晶大屏幕为核心的多媒体设施51套,为2所高中建设了物理、生化探究实验室,为长庆泾渭小学装修了4个音乐教室,和长庆八中共同筹建了学校地理室;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9所学校的22个校建项目,其中包括66中等学校教学楼的外墙粉刷、墙裙贴瓷,长庆二中、泾河中心学校操场塑胶化等重点项目。目前,有3所学校提前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本笔记本电脑配置,所有教室多媒体配置班班通工程全部完成。2012年我们继续投入校建和设备资金近1500万元左右,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教育水平。
3、完善规章制度,引领规范师生言行。
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普教中心所属学校注重细节,坚持精细化管理,将行政职责、教师一日常规、班主任职责等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并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礼仪常规、学生礼仪形象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将这些制度上墙,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未央湖学校制定的“六二二”养成教育,长庆二中的自创师生誓词、齐呼班训、道德早餐,礼泉子校的“四个一工程”,泾渭小学的“一日背一句名言警句、一周背一首古诗、一月写一篇好作文、一年投一篇好的稿件”的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效果良好。
文化教育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学校通过精心设计,把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目的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沉淀历史文化底蕴,做好校园文化“软着陆”。
竹子,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正如各校之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色调。于是,普教中心本着“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目标,各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设置主题文化,以特色活动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整体,班级文化是一个缩影。正因为一个个班级文化的特色,才有了现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同时,普教中心各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其中长庆二中、66中、未央湖学校的班级文化具有显著的特色。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栏目。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各班自创的班规、班训、班级之最、班级的奋斗目标、“我的班级我做主”、“舞动少年”、“心灵驿站”等激励性言语在教室内外随处可见。“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栏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未央湖学校的“巧手慧心”纸艺作品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才华。一个个个体都在一种文化引领之下进步,改善,提高。
各学校的主题文化特色显著,有了良好的学校效应和社会效应。我们一起仔细品味一下这些主题文化之特色。
长庆八中围绕“打造书香校园”这一主题。
利用晨间静读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经典诵读”活动。学校着力实施了“读好书诵经典营造书香校园”的特色发展活动。专门组织编印了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古诗文经典诵读精粹》(上下册),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文本的遵循,使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得到有力保证。为了使特色活动落到实处,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经典诵读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二是坚持经典诵读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三是坚持经典诵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四是坚持经典诵读与主题班队会结合,五是坚持经典诵读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六是坚持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与其他课程一样,古诗文诵读做到了“四有”: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但不同的是,这门课同时实行“四不原则”:不勉强、不提问、不留作业、不考试。教师重在指导,而不在于讲解,期末学校组织进行多元化评价。现在,学校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正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深深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书香校园文化的重建,学生的全面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泾河中心学校提出“激情大课间,活力满校园”这一主题。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需要有激情,有活力,有美好的人生历练。于是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到泾河中心学校每个师生心中。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大合唱、大型健美操、排舞、版画、面具制作、器乐为核心的艺术教育项目亮点。学校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区县组织的文艺演出和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不仅抓好特色项目的建设,并做到了以点带面的普及工作,各年级组建腰鼓队、跳绳、竖笛、鼓号队、民族舞、二胡表演队等近十多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使学校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为班级特色艺术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泾河中心学校的自编健美操,已初显成效,展露风采,在参加2012年陕西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以绝对优势获第一名。在现场会上赢得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参加2012年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三个项目均获二等奖。几年来,泾河中心学校在创办艺术教育特色方面进行了努力的实践结出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单位”、“陕西省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基地”等。优雅弦乐、清纯歌声、健美的舞姿、美化的校园,这种艺术、人文、活力的校园文化,为泾河中心学校的特色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未央湖学校因地制宜打造“月季文化”主题;挖掘突出课程新资源“纸艺”文化。
首先,未央湖学校为实现“质量+特色”、“基础+特长”的办学目标,充分开发学校资源,精心打造教育特色。以“月季文化”为主题,学校开辟月季种植实践园,让师生在观赏月季的同时,感悟月季精神,学习月季“不论身处何地,都会抱着开花的信念,时时吐露芬芳”的精神,鞭策师生坚定信心,自强不息,走向成功。将月季所内涵的精神与气质凝练,转化到学生的培养上来;“让每一名学生体验成功”对每个孩子负责;“六气”突出了教师的正气、才气、豪气和学生的朝气、灵气与雅气。学校借助一切育人场所,铺展校园文化,把校园变成一个充满月季文化的大“教场”,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幽香,陶冶师生的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产生巨大的精神催进力,促使师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开设特色项目——纸雕艺术。学校在创建“纸艺”特色教育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差变优的过程。作为学校着重打造的特色项目,学校专门成立了“纸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写了2册图文并茂的《纸艺》校本教材。并将纸艺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使“纸艺”特色创建做到“四进”,即进计划、进课堂、进活动、进生活。同时,学校建立了纸雕艺术展览室作为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学校还选送学生优秀纸艺作品参加陕西省中小学科技大赛,从而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2010年学校《纸艺》校本教材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纸艺项目的开展,为教师们成长创立了发展空间,让老师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校的美育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在纸艺组这一团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成员的工作和教学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升。该校美术教师李明芬撰写的论文《让乡村纸艺弃物在美术的世界里遨游》荣获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美术教师母小玲撰写的论文《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上发表。为了铸造品牌、形成特色,学校每学年以“校园艺术节”为契机,组织全校开展创新纸艺、创意纸艺等系列比赛,搭建学生才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活跃校园生活,彰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泾渭小学“爱心园”工程,展示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
泾渭小学65%以上的学生为油田一线职工子女,他们的父母长期在野外一线工作,孩子大都由爷爷、奶奶或亲友管护。为了做好这些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家校教育研究会、爱心救助基金、留守儿童辅导与心理健康研究会、留守儿童校外文化课义务辅导班等措施,努力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为一线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样也获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誉,爱心救助基金,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又让困难学生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2012年秋季开学初,为了在加强家校合作,使留守儿童能更直接的和远在一线的父母交流、沟通,学校在每个年级组办公室、少先大队部各安装了两套视频设备,为孩子、家长和老师提供了三方视频对话,“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以便加强了解、增进感情。“爱心园”工程也将学生的爱心传递,达到更好育人之功效。
学校成立了学生“双百腰鼓队”,“百人大乐团”,“双百健身操队”、“百人合唱队”‘“百人跳绳队”、“百人武术队”,“百人粉笔画绘画队”等十多个团队,20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学校与西安电视台联手成立“小主持人”培训基地,有100多名学生先后组织参加培训,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先后组织200多名学生参加电视台“快乐冲冲冲”栏目的拍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团结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教育意义。还邀请“西安科技报”在学校设立小记者培训站,为学校培养小记者200多名。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让孩子们在“爱”的家园里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在陕西省第八届“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比赛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有18名同学分别获得美术组比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第九届“春芽杯”比赛,学校有23人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陕西省中小学健美操大赛中,学校获得小学组啦啦操比赛第一名。在“第五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活动中,有 11名同学分别获得金、银、铜奖,学校被评为第五届优秀特长生艺术节“最佳组织奖”。在“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小学生作文书画大赛”中,有182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有33名辅导老师获得金、银、铜奖。学校被授予“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荣誉称号。在第二届陕西省《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艺术类)选拔活动》中,有22人获奖。
长庆二中坚持正向思维引导,建立典型激励机制。
一是学校构建尊重文化,让尊重成为习惯,让埋怨远离校园。开展双向文明体验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尊重、关爱学生之星评选。在学生中开展“尊师感恩、给老师找亮点”活动,相信每个人都有亮点、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潜能,都具有走向成功的基础;二是注重群体思维引导,形成统一思想优势。先后开展了“师生誓言征集、合理化建议征集、校园原创性宣传标语征集”等活动,并进行展示、评优,发挥了较强的引导与激励功效,引导教职工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模式;三是建立典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感动校园人物、突出贡献人物、特殊贡献人物、教改先锋、优秀团队”等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年度“十佳学生、各类明星人物”等评选活动,并给予隆重表彰,多形式、广角度展示师生风采,突出典型引领作用的发挥;四是通过建“光荣榜、荣誉栏、展示牌、功劳簿”等形式,广泛宣传、展示和肯定工作成绩突出的师生,不断强化教职工、学生正向心理效应,扩大阳光面。五是举办大型集会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演讲、运动会、报告会、主题班会、学法交流会、艺术展演、团队活动等,放手学生策划组织 ,使其能力的培养在文化活动的引领下走上自我管理、自我发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性发展轨道。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既充实了课余文化生活,又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十六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抓住高中学生心理上的“衔接点”,在新生入学后,通过校会、主题班会、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做好高一新生的心理调整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度过衔接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学校聘请了心理师为学生做报告,学校自编校本教材《自我心理调节和咨询》,还不定期地对学生开设心理讲座,把科学的、实用的、通俗的心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克服不良心境的方法,保持健康的情绪。“爱心小屋”成为学生倾诉成长烦恼、困惑与表达心语私话的“心灵港湾”,成为情绪释放和心理调适的“心居广场”,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心态平和,精神愉快。学校还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并利用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有效地促进了家校沟通,实现了学校教育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突出了文化底蕴的挖掘与学生教育质量提升的结合点,真正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在普教中心制定的“三步走”思路引导下,有进步,也有一些我们要继续探索和追求的地方。文化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传承。校园文化的改善与发展更需要去思考,去摸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心灵的个体。如何引领孩子们去发展、成长,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面对全国正在兴起的教育改革,我们还需要顺应形势,挖掘教育的真谛,探索教育新思路,完善教育新理念,把我们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历史文化加以糅合、升华,凝练成一种传统文化,造福我们的孩子们。同时,我们不能停滞,我们还要继续探索,不断让我们的文化去发扬,去积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石油普教人永恒的追求。
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立足现在之特色,继续文化探索之旅。
竹文化,自古就为文人、诗人所称颂。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因为对竹子的喜爱,更是因为竹子所带来的高雅的品位。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要让校园文化体现出我们各校的历史底蕴,又要展现出现代教育的品味。
如此,校园文化,必靓丽;改革,必胜;文化,必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