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回眸:2012普通高中定位之辩(一)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53 发布时间:2013-01-21

2012 普通高中定位之辩——对普通高中教育定位讨论的回眸

  

就在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出台,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至1/3,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全省不再统一课表。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一、高二和初一等年级,行政班、班主任消失了,分布式领导正成为学校管理的热词,这源于十一学校课程形态的变化。他们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开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把理科课程分出不同层次,把人文类课程分成阅读、写作等不同的模块,为学有专长的学生设立自主研修室。

这些变化所折射的教育理念,与一场关于普通高中定位与发展的讨论内在地联系起来了。

普通高中该如何定位

这场讨论的焦点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否已经具有了大学预科的性质。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曾在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了系列文章,提出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大学预科的性质,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准备和预备。这一定位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为此,教育科学版开辟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谈,并于2012512日,由中国教育报理论文化中心和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新时期高中教育定位与发展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认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应是基础+选择基础用于区分高中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选择则凸显高中学段与义务教育的差别。普通高中教育既要强调共同基础,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既是终止性的,又是准备性的;既是基础教育,又是非义务教育。其任务是承认不同并在各种不同中寻找平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为学生走向不同作好准备。

也有观点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其功能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准备。

对此,谢维和认为,将符合条件的高中阶段教育定位于为高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作准备,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并不矛盾,既体现了高中教育普及中的多样化和主要矛盾以及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他说:按照这种定位,部分高中学校,特别是发达省区和城市的高中学校以及部分优秀高中学校,应该作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与衔接,为高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作好准备,但它仍然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这段话,可以看成是对符合条件的一种解释。

教育实践是否允许这样的定位呢?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刘沪认为,普通高中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完成大学预科任务,但大学预科教育不能取代高中教育。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认为,高中教育是学生基础阶段的高级阶段,又是学生走向高等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认为,不能把预备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预科教育,也不能把预备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整个普通高中教育。

讨论中,有人质疑,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为大学预科教育,会加剧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

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中校长刘次林认为,为高等教育作准备并不等于为高考作准备。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保留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增加自主性、选择性和学术性,以便与高等教育衔接。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刘永和认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和大学预科教育的特点相吻合。

在这场讨论中,也有人提出自己的高中定位观。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说,普通高中教育需要抓住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促进高中生的志、趣、能匹配。山东省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说,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关注生命的基础价值。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