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推陈出新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50 发布时间:2012-12-12
抛砖引玉 推陈出新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
长庆八中 李 阳
2010年十月,我们学校开始编写导学案,我有幸参与其中。时光走过了两个春秋,在编写导学案的道路上我们逐渐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今天,作为一线语文老师,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导学案的编写问题,我感到很荣幸。希望我的发言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梯度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原创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梯度化原则:学习内容呈阶梯式排列。
参与性原则:创造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原创性原则:严禁下载导学案,忌照抄照搬。
二、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讨论修定。最初,我们也像昌乐二中一样采取的是分单元轮流主备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主备教师工作量过重,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甚至手忙脚乱。经商量后,我们采取分课或分节轮流主备的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导学案,以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刚开始,编写一份导学案,大约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现在,熟能生巧后,两节课就能编写一份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格式
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等几方面的内容构成。同时,在导学案的右侧留有空格,一方面要求写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比如小组分工或展示细节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这也是学生用红笔改错、做课堂笔记和整理总结、提出问题的书写空间。这也是我们学校导学案设计上的一大特色。
四、各部分的编写要求
㈠ 学习目标的编写要求:
1.目标设定要以学生的口吻尽可能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要避免用“知道、了解、欣赏”等词,尽量用“写出、背出、列出、辨别、比较”等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3.目标设定要遵循三个切合,即切合文本、切合学生、切合课堂。
4.目标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㈡ 学习重、难点的编写要求:
设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考虑。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㈢ “课前预习”的编写要求:
1.突出教材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
2.内容不要太复杂,要用操作性很明确的动词,如:读、默写、分析、总结、推断、整理等。
我们在编制时一般设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我的疑惑”、“知识链接”等板块,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
因此,“课前预习”的设计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
㈣ “合作研讨”的编写要求:
“合作研讨”部分主要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问题,达成“导学案”上设定的学习目标。要求如下:
1.精心选择“主问题”。如在上《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时,我只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即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哪些写法?就带动了学生对各段内容、写法的讨论,从而了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写法,理清了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式的台阶式设问使学生人人都有思考并发言的机会。
3.问题应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思维难度。
这部分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
㈤ “达标检测”的编写要求:
1.达标检测题设计要“精”,量不能太多,力求让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
2.题目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还要有拓展性。
五、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掌握了编写导学案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但设计导学案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仅以语文导学案为例说明。
早期我们设计导学案,最多时一课三页半。我们发现学生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们讨论达成共识:昌乐二中的导学案内容繁复,题量大,难度高。这是符合学情的,因为他们学校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我们学校是自然生源,面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导学案应力求量小、简单、实用、有效。教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两大页,自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一页。“合作研讨”部分设计的问题不超过5个。
语文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通常会有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文体介绍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生根本不看,辜负了老师的一番苦心。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设计预习部分时,加入这样一条:阅读下列文字,用红笔勾画并识记重要语句,效果很好。
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不读课文,仅凭一本教辅资料在手,就能轻松完成导学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了。后来,我们在预习部分,通常都会设置一个要求,即朗读课文两遍,家长签字。另外,题目的设置尽量不和参考资料一样,努力求变,力争原创。如本学期在设计《<庄子>故事两则》的导学案时,我们编写了这样一道题目:回顾课文,闭眼放纵敏锐的神经,感受庄子的精神风貌并写下来。要求写150字左右,注意人物的思想性格。这道题目绝对是原创,学生无处可抄。学生需仔细阅读介绍庄子的文字,需认真研读课文,再加上一点想象力,方能完成这道题目。以上这些措施虽不高明,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读课文抄参考书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做导学案做得不顺,教师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别扭。什么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前期备课不充分,设计导学案过于匆忙造成的。大家想一想,一个年级的师生共同使用一份导学案。教师,尤其是主备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导学案的质量,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为了确保导学案质量,我们要充分研读课标、教材、教辅资料,充分研究学情,高度重视备课。而且备课充分,编写导学案也就快了。
总之,我们是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现问题,就想着解决问题。在优化导学案设计方面,我们还做了很多工作,时间关系,不一一赘述。
六、导学案的实际意义
导学案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对学生的意义,我们不妨来看看学生对语文导学案的感言:
“通过导学案,我学会了怎样查找、使用资料,“合作研讨”让我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自己,使我变得更开朗了。”
“每次回家预习,我就按照导学案上的步骤预习。有些重要的问题也在上面,所以没有上课,我们就知道老师提什么问题,提前思考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语文导学案,让我们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使我们上课的时候心中有数。”
“以前,没有发言的机会。现在,使用导学案,我也可以在课堂上高高地举起手来了。”
的确,导学案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变化:
1.预习显性化,使预习作业有抓手。学习有预习目标、预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便于操作;家长也有了家长具体的监督对象;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检查载体,基于学生问题的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2.预习有生成,使课堂内容有拓展。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时间与学生讨论解决重点、难点、补充更多的内容,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能力得到了强化训练。
3.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比如课前的自觉的独立自主的预习,课上上小组合作探究,课后积极的反思以及及时整理导学案等等,这些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的养成,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使人人参与课堂变为可能。因为课前使用导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老师的调动,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所带的九(4)班就是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在语文课上,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发言展示,甚至有人数次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5.改变性格,提高成绩。听起来玄乎,但的确如此。我所带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子,文静秀气,在课堂上存在感不强。实行导学案教学后,这个女孩子又是组织小组讨论,又是积极发言展示,表现非常突出。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觉得这个孩子变化真大,令人可喜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她的排名由年级五十名外上升至前二十名。像这样的学生,在我所带班级中还有,在年级中更多。
6.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本学期学习《香菱学诗》时,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我并没有按照常规组织课堂教学,而是围绕本课学习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每题20分:①香菱学诗分为几个步骤?②香菱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课文中语句予以说明。③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举例说明。④从本篇课问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⑤比较课文中香菱所写的三首诗。要求学生不看参考书,不看导学案,当堂完成。令人惊讶的是,全班只有四五名同学在80分以下,其余同学均在80分以上,还有不少同学在90分以上。这说明,导学案确实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学生通过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已经培养起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探索方向
1.如何进一步优化导学案的版块设计,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具科学性、生动性、新颖性。
2.怎样进一步完善各种不同课型(如复习课、作文课等)的导学案模式,尽快整合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导学案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学校正在筹备结集出书,主要收录的是初中三个年级所有学科的导学案。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希望我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编写出更好的导学案。
下一篇:小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