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石油普教中心课改推进年工作总结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48 发布时间:2012-12-11

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石油普教中心课改推进年工作总结

王新民

2012127

 

一、课改工作简要回顾

中心课改工作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学习借鉴,学校自下而上积极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2011年初,中心先后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在河南洛阳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观摩“336”、“271”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赴陕西宜川中学学习“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方法。各校也先后组织教师近200人赴山东等地参加体验式培训(在此之前,2010年长庆八中引进东庐中学导学案并使用,未央湖学校学习杜朗口经验并有探讨;同时,一些学校的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66中的席瑞、咸阳子校的吴文宽、未央湖学校的魏荣华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各学校迅速行动,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

第二阶段为顺应形势,中心及时确立“课改推进年”。

中心在调研各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了给力助推,提出了“鼓励、支持、帮助,但不强求”的原则,并利用2011“教育科研年”总结表彰的时机,观摩了部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泾河中心学校课改实施的整体情况,展示了各学校课堂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对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接着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教育工作会上,确立了2012年为“课改推进年”的工作思想、主题、目标、任务、措施、步骤等,从而拉开了大力推进课改的帷幕。

第三阶段为制定方案、提出相应的办法措施,深入推进课改各项工作。

一是中心制定下发了《课改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了课改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五个环节”、落实“八项措施”、倡导“三种学法”、实现“八大目标”。二是在66中召开了课改推进启动会,明确提出了利用“两个抓手”、促进“五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的课改中心任务。

两个抓手:一是导学案,二是学习小组。这是驱动课改的“两个轮子”。

五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的核心和主宰者。课改要归还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二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基本上是教师的“满堂灌”;课改提倡“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老师只是针对问题点拨、指导、讲解。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一概不讲。

三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为“学生带着耳朵听课”,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完全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改则要改变学生以听代学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总结等等;课改则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展示—点拨总结。

五是促进教学评价的转变。传统评价一节课,完全以老师的教为主。课改评价一节课,主要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把学生参与度、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收获、课堂幸福指数等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个目标:就是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阶段是调研深化。通过调研,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强调课改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课改与传承的关系。实施课改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对传统教育教学很多好的做法,不但不能改掉,还要发扬广大。如理化生的两人一组实验,语文课课本剧、口头作文、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前演讲或背诵诗歌,学生课后辅导等。

二是导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导学案编写要处理好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以免重复作业,加重教师、学生的负担。

三是学习借鉴与吸收内化的关系。先学习、先模仿、先全盘拿来,经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消化、吸收,最终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四是课堂教学模式与灵活变通之间的关系。有模式不唯模式,不能被“模式”捆绑。文科与理科教学模式应有不同,语文和英语同是语言类学科,但也应有不同,不能死搬硬套,东施效颦。

五是对于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以健康快乐成长为主旨,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上。

二、课改所做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到位,思路较为清晰。在中心课改推进会议之后,各学校结合实际,首先明确了学校主要领导为课改推进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职责,担当引领,使课改有了组织保证;其次制定了学校课改推进方案及各项保障措施,为课改推进助力并保驾护航;第三是认真实践,在初中、高中多数年级进行实践。特别是泾河中心学校、礼泉子校在初中三个年级全部展开,全方位推进课改。

二是搭建平台,研究解决课改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从中心层面讲,实行“学校课堂教学反馈研讨会”制度,2次召开教学管理人员会议,进行总结交流。针对课改理念、课堂评价、导学案编写、导与学关系及操作、学生习惯训练与养成、学习小组建设等6个方面的问题,邀请山东昌乐二中11位课堂教学改革专家现场诊断式培训,中心所属学校的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从学校层面讲,各校基本上一周一教研,一月一研讨,认真探讨总结;再次是通过课题立项、校本研修等工作,强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泾河中心学校明确谁提问题谁研究,成果共享。66中围绕课改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从7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

三是学习小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生自主学习得到较好落实。通过“熟悉学生、学生分类、选拔组长”等程序完成学生学习小组的分组,通过“小组位置调配、组长培训、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常规量化考核、小组量化考核、星级学生晋级”等措施和操作办法,极力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组织。从调研看,小组建设工作效果开始显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正在发挥作用。泾河学校、未央湖学校非常注重对小组建设培训。66中高二年级学生自我管理已经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礼泉分校开展“卫生星、文明礼仪星、遵规守纪星、勤奋学习星、阳光体育星”的五星级班级周评比活动,学生自行制定规则,自主检查评比,效果远远比老师管理好的多。

四是导学案编写和使用日趋成熟,从质和量方面都有提高。目前所有学科的导学案都是任课教师协同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写,教研室对导学案的容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规定时间上传学校有关部门,统一审核签字印刷下发。泾河学校建立“导学案QQ群”和“泾河论坛QQ群”,用来教师上传讨论。长庆八中、未央湖学校导学案编写有特色;礼泉子校对导学案编写的单课时数量有明确要求,不允许重复照搬,使导学案变成第二本练习册,并要求教师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尤其要注意要适合年龄段、适合学情。同时每一学科都指定了学案检查负责人,定期检查,定期指导,期末对导学案编写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在使用导学案环节上,大部分学校都规定史、地、政、生等学科预习要求在课内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导学案要求在自习完成。

五是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课堂活起来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课堂基本消失了。其次是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基本按照自主做导学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老师点拨方式进行,学生胆子大了,自信心增强了。“变讲堂为学堂”基本得到实现;再次是各校课堂教学模式已见端倪。泾河中心学校的“三段七环节导学模式”(三段:预习、互动、检测。七环节:预习检查、课题导入、提示目标、师生探究、检查展示、帮学拓展、总结评价)、长庆八中的“114”模式(一案一组四环节)、未央湖学校的“126模式”( 一案二要求六环节)、 66中的“2331”(两个转变;三个环节;三个关键;一个核心)、长庆二中的“五环节”导学模式(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点拨评价、检测反馈)、泾渭小学的“316”模式(三动一合六段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各具特点。

六是课改中坚力量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课改引领者、课改明星,是他们带动引领学校课改走向深入,这次表彰的19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还很多没有表彰的大部分老师、管理干部。泾河中心学校、礼泉分校、泾渭小学、咸阳子校等学校推行的“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坛、名师课堂教学点课制度”等活动,就是用课改明星推动课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是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各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引领作用,引导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健康并富有个性地发展。各校都创建了班级学习小组文化建设专项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习小组的命名、日常管理、成果展示、以及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等内容。比较突出的有未央湖学校、66中、咸阳子校、礼泉分校和长庆二中。

八是项目带动课改走向深入。泾河中心学校对起始年级开展培训和素质拓展项目、长庆八中的学生大阅读项目、66中和长庆二中的激情晨读、礼泉分校的学生自主管理、咸阳子校的“一课二上三讨论”专题研讨活动、泾渭小学的“三动一合六段式”学习方式,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速度。

三、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认识还不够明确。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是好的,但校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对为什么要课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心中无数。由于认识不明确:1.当问题和困难来临时,不是积极应对、解决,而是左右摇摆。一会改一会又不改,学生课桌一会搬回来,一会又搬回去,这种做法反映很不好。应该分析学生为什么要说话,如何解决学生说话的问题,而不是把桌子搬来搬去。2.定位不准确。我们的师资队伍年龄大,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生源为自然生源,大部分是走读生,没有4个小时的晚自习,这是我们的现状,怎么说也无法改变。我们的课改就是要定位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没有4个小时的晚自习、没有年轻教师课改就无法推进等。3.没有明晰路线图和思想。今天学这个,觉得这个好,明天学那个,又觉得那个好,蔡林生说过:你们永远学不了洋思,因为只学皮毛,没变成自己的东西。4.对课改缺乏信心,不相信学生,老师教都教不会,学生自己能学会?担心成绩下降,担心课堂纪律,担心学生说话等等。

二是落实执行不到位。1.不下功夫,被动应对,学校要改,我就改,导学案不编去下载,“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老师讲授依旧太多,这种邯郸学步是最可怕的;2.懒,安于现状。正如部分老师所说,原来一个教案就能天下大定。现在麻烦太多了。3.习惯势力。这是最可怕的力量。特别是优秀管理干部、优秀老师,已习惯了固定教学及管理习惯,自我感觉很好,对课改很不习惯,也不适应,应该说这部分人数量不小。如何把提高执行力,把学校课改意志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需要花大力气的。特别是主管校长、中层干部,往往执行力度不够。

三是具体运作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是导学案编写量和度的问题、梯度问题、学生负担问题,特别是老师工作量增大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第二是小组建设学生培训、C等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小组评价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三是课改怎样有效地和毕业年级教学接轨,努力提高升学率,还需要实践探索等等。

四、对课改的几点感受

通过近两年课改实践,感受颇深。

一是一定要目标清楚,认准了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二是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改革。中心课改的路子是对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确的;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领导、在校长。

四是课改的根本在于真抓实干、要做。干是课改的生命。

五是课改贵在不断破解难题,要有决心、恒心,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担当,不断总结、提升和完善。

五、对课改几点意见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要明确认识只有改革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所属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当地虽然处于前列,但和省市名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西安市中考升学率60%,我们4所学校平均是65%,比碑林区73%8个百分点。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争创省市名校,学校要进一步生存发展,只有进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2.要明确认识课改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心学生生源大家很清楚,小学全是自然生源;小学升初中30%好学生流失了,66中的高一录取的第一名新生,还不如名校最后一名。“满堂灌”已把教师的能力、身体消耗到了极致,成绩还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生源,只有通过课改,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课改的目的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个“主动”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科学素养等才有机会得到提高。课改后学生上课发言落落大方,让人刮目相看。

3.要明确认识到课改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教育其主体本来就是学生,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以生为本,它既强调教育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也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这就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具体体现。学习既然是学生的事,就应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领导,行政推进

课改进行到今天,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是干,是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1.管理要精细化。领导要深入课堂,掌握课改实际情况,体味课改的甘苦,取得课改的发言权和指挥权;千万不要满足于大会安排要求、发文件等,一定要精细管理,务实工作。

2.措施要制度化。好的办法要用制度固定下来,用制度管人管事。一经形成制度,就要坚决执行,坚决落实。要彻底杜绝人治或朝令夕改。只有制度作保障,行政推进才有力量。

3.操作要规范化。学校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非常重要,该统一的一定要统一,该有的标准、要求一定要到位,该规定的动作一定要统一。绝不能语文改数学不改,英语课桌子搬成田字型,物理课又变成插秧型。导学案要有统一标准,不能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科一节课五六张,学生怎么受得了?随心所欲只能把事情搞砸,一定要规定动作,统一规范管理。

4.运行要常态化。我们大部分学校课改是去年4月份启动的,应该说从认识到实践已有一定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运行应该常态化。运行中允许出现反复,但不能随意,把课改搞的不严肃。

5.引领要典型化。课改推进过程中,要树立教师典型和学生典型,要积极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66中的“展评课、研讨课、诊断课、示范课、个人成果交流”等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效果较为显著。泾河学校参与式培训值得提倡。

6.注重文化氛围。课改要有相配套班级文化、校园文化,营造与课改相适应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研究,破解难题

对课改中出现的难题,要加大中心和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联系,要集中精力研究攻破,中心教学指导室要做好安排协调工作。

1.学生学习小组建设过程中学生的培训问题、两极分化问题及小组长作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等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泾河学校和66中高二年级,已取得初步经验,要加大总结提升和推广。

2.导学案编写的量和度如何把握,考虑和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需求,怎么样形成梯度;导学案和教材、教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需要大家认真研究。礼泉分校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情况相对较好。教学指导室应考虑把各校成熟导学案挂到网上,一是示范,二是借鉴,减轻老师编写导学案的负担。

3.认真研究和毕业年级接轨问题。从理论上讲,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质量,实践证明课改也完全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雪球应该越滚越大才对,杜朗口、昌乐二中、宜川等先进学校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泾河学校调研时,初三老师认为课改非常适合初三学生复习且效果良好。但我们有些学校在毕业年级停了下来,基本恢复到传统的方式。这里有一个非常敏感的也永远绕不过的问题:课改了毕业考试升学成绩降下来怎么办?这真是个矛盾的命题,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到泾河学校学习。

4.认真研究评价问题。课堂教学评价涉及到学生和老师,它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要重新修订以前评价方法,完全按照课改要求来评价,让评价起到很好的为课改助推给力的作用。

5.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课改积极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过程,我们对老师年龄较大、平行班少现状无法改变,再谈这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高老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一是让事实说话,用课改成绩事实教育他们;二是加大参与式培训,让他们在课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心甘情愿参加课改;三是采用奖励手段,对课改中的先进明星,要加大奖励力度,特别对老教师,更应该鼓励支持。四是要努力减轻老师的负担。

(四)加强总结,不断提升

一是这次会后,各校领导应踏踏实实坐下来,实事求是地分析、梳理、总结课改两年来的成败得失,搞出那么几条来,并形成文字性的材料,好付诸于行动。

二是对课改中成功的经验,应认真宣传推广。对于课改中的问题,要积极探讨应对,如本校实在无法解决,梳理到一起,上报中心,我们共同研究解决,或请专家解决。

三是贵在认真。我们不做则罢,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回头的箭;既然认准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对头的,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只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坚持创新,不断总结、提升和完善,就一定能做出成绩。

从改革角度来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况且这次改革是对几十年一贯制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其困难、阻力和问题肯定是非常大的,有来自领导的、老师的、学生的、家长的、社会的等等。老师编写导学案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困难,都是暂时的。假设我们认真做3年一轮后,形成良性循环,在小学高段打基础,初中、高中继承发展,大家都用导学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已轻车熟路,学生已成为习惯。到那时,现在的困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积极努力,课改就一定能够成功。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