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石油普教中心第二届名师评选业务考核活动综述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96 发布时间:2012-11-28

第二届名师评选业务考核活动综述

教学指导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群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心于20121026-28日举办了第二届名师评选说课、答辩和上课等业务考核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全中心有四百多名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参加,参赛人数众多,比赛科目齐全,取得显著成效。本次评选活动更是一次大教研、大交流、大学习活动。

回顾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组织严密。

通过与专家、老师的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在这次活动中,中心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承办学校紧密配合、程序严谨,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宣传、组织、评议等各个活动环节。在评选开始前,中心相关部门对评选各环节做了细致周密的设计,中心主要领导亲临会场提出明确要求,中心主管领导全程监管评选过程,八中和六十六中也为评选活动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这一切都确保了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采取“裸赛”形式,展示真功夫、真水平,也使比赛更公平公正。

本次赛教要求在90分钟时间内准备教案和说课稿,而且不提供任何参考资料。这对参赛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作为一种评比,这种原生态的形式,更能体现出选手的平时的基本功,展示他们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也使比赛结果更公平公正。

三、教师听课踊跃,相互学习气氛浓厚。

中心上下,从参赛教师、听课教师到评委、中心领导,约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教师们都能够根据安排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虚心学习,课间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所以本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对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和深化作用,达到了“大学习、大交流、大教研、大提升”的目的

四、比赛课堂呈现的特点。

(一)亮点:

1.参赛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虽然本次比赛时间紧,强度大,不少老师年龄超过了40岁。但他们抱着学习锻炼的心态,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抽到课题签后,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准备。讲完课后,仔细聆听专家的点评,虚心求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更大的进步和提升。一位中心评委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提振,对中心课程改革来说,必将起到推动课改不断走向深入的积极作用。”

2.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并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年轻教师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课堂充满活力。中年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语言精练,对学生的指导到位。大部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能突出学科特点和文体特点,有较强的的针对性。

3.课堂能体现课改精神,表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都使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先学后导,以学定教,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在课堂上老师们都能够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省教科所有关专家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心参赛教师教学水平、教改意识等都很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水平偏上。这也反映出中心一年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二)暴露出的问题:

1.理论知识欠缺,对新课程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的了解和认识存在盲区和误区

在说课答辩环节,很多教师对评委提出的关于新课标的话题答不上来,像 “四基教学是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在本节课中体现”等问题,选手们普遍感到“意外”,无法作出准确回答。大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解读课标中新修改的一些教学理念。这势必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

2.对教材的理解不深、钻研不透。有的教师,离开了教参和教案,解读教材就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不能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只是在“教”教材;有的对教材各部分的编写目的不太明确,主次关系不清,落脚点不明,出现备课重点不突出,与教材的要求相背离的现象。

这些现象跟本次比赛的特点有关,但也反映出有些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钻研和理解不到位。

3.有些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教师们虽然都有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但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和合理的时间分配,活动落不到实处。于是有的老师又不自觉的担当起讲的任务。本该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又被老师包办代替了。

有的课堂虽有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但把学生的“经历、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反思中获得知识”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式、讨论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活动内容的预设不够充分,效果不明显。

4.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新课标要求评价的方式应是及时并且多元化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应和真诚的眼神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真切的关注,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本次比赛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单一平淡,缺少激励性语言,有的把握不住评价的时机,缺少针对性,有的干脆不评价。这不能不是一种缺憾。

5.有些老师课堂提问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提问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无从回答,有的提问缺少启发性和深度,用简单的“是”和“否”就可以回答,有的无疑而问,提问流于形式;有的满堂发问。凡此种种,削弱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教学基本功有待夯实,素养有待提高。

有的老师教学指向不明,走到哪儿算哪儿,学生也很迷茫;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学习的过程,缺乏知识的输入,而是直接输出。

有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缺乏层次,活动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知识的生成不足,知识的传授过于生搬硬套,没能把旧的知识激活。           

有的老师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出现严重脱节时,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仍然按部就班往前推进,结果偏离重点,未能完成教学任务

部分教师不重视板书设计,随意性强,字不规范,不清晰。有的老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精练。个别老师着装比较随便,教态不够自然大方,冷场的时间比较长,感染力、亲和力不强。

五、几点建议: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迫切需要我们了解,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去进行教学,用新的理念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从宏观角度去认识课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

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对重、难点的地方要有一定的引伸、挖掘,使学生对重、难点的知识点理解到位。中心将适时分学科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一次课标和教材集中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理解课标和教材;各校也要通过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学习课标,研究教材。

2.增强校本教研意识。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倡导老师要不断反思本校、本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增强校本教研意识,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岗位练兵,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锤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规范、有序、明确、精炼、和谐,完美。

3.提升对学案功能的理解运用。随着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实施,导学案的基本理念已经包含在老师教学的主导思想之中了。以学生为本、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已经成为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执教中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前提下,老师们还应该好好思考,怎样把学案教学的功能由“谁来学”“怎么学”转变,“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是切实可行又效果更好的”。如果始终把“谁来学”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导而不深入思考,就难以体现我们使用导学案的初衷,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难以真正实现。

4.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听课不难发现,目前我们采取的学案教学的大致流程是:教师设计学案、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如果其真正能够准确实行,对落实新课标确是不仅有益而且有效的。基于此,在具体操作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学案中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集中,是一个单位时间内里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的,而不应是空泛的、含糊的、散乱的;欲达成的学习目标、借助的学习材料、采用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手段必须有较高的一致性,不能缺少针对性甚至互不相干。此外,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尤其要注意要适合年龄段、适合学情,是否设置、怎样设置才最有效,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

5.打造中心专家型名师团队中心和学校要切实落实中心制定的《名师管理办法》,给名师定目标、定任务,促成长。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课题研究和实践引领,打造专家型的名师团队,使名师成为名符其实的名师,成为推进课改、提高质量的领头雁。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