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前方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948 发布时间:2012-06-06
梦想在前方
——走在课改路上
长庆咸阳子校礼泉分校 王雅婵
自从中心开始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改进陈旧的教育模式开始,我就怀着渴望而激动的心情投入到课改的潮流中去,在这将近一年的课改实践中,真是“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应有尽有,也使我深刻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课改的艰辛,下边我谈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回想上学期开学伊始,在黑暗中摸索的我,那时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和领导的报告,就毅然投入到课改中去了,班级分组,小组长培训,编写导学案,整个人每天都忙碌在这些事情中,然而收效却不是很大。最难的是上课,课前到底要不要进行辅导,辅导到什么程度,从哪里节约时间辅导,作业要不要布置,怎样搞好学习小组建设……等等问题都摆在面前。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我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总是不断涌现出很多新的问题。小组建设怎么评价,组长怎么评价,组员怎么评价,班干部怎么评价,课堂怎么评价……,评价机制不全面,就不能很好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所以那时我很苦恼,很无助……
就在这时,学校派我去昌乐二中学习,那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到了昌乐二中,被学校的环境感染,被他们的高效课堂所吸引,这次学习对我的震撼很大了,由此更坚定了我参加课改的信心,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理念、科学的做法、治理班级的新招。我不再郁闷,不再彷徨,不再束手无策。
回到学校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和班级管理策略。
在班级管理上,首先重视小组长的选举和培训,只有好的小组长,才能带出一个好组,小组长的选取不一定是本组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责任心最强、最有好胜心的。为了确保小组合作的优势,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提高,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小组长进行严格培训。只有提高了小组长管理能力,才能把自己小组管理好,这是班级管理和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具体做法是:第一,每周给管理和表现好的小组长加20分,学生都很重视分数,期末总分数的排名直接与学生的评优挂钩,凡是被评优的学生都可以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带红花和获得小小的物质奖励的。第二,在学习、生活上优先照顾他们,常和他们谈话,交流心得,使得感情上和我非常融洽,以至他们在组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能及时和我沟通,我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不断成长、成熟。第三、给小组长一定的权利,他们是自己小组的领导者、小老师,组内一切事情都由他们带头做决策,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斗志。第四、适当进行组员的调换,使得他们有新鲜感和表现欲。第五、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主要是老师对他们近期工作的讲评,对他们好的做法和成长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使他们能扬长补短,互相学习。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巧妙地提醒他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学会管理,学会与人交流。我这样做了,我们班的组长很少有人来说,他不当组长了,组长无法当了。
建立学习小组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组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背对背不允许组长挑选组员,然后把组长排除在外,把剩下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性别不同、纪律情况进行分组,然后组长抓阄,抓到那个组就是那个组,这样他们感觉很有意思,也有挑战性、有神秘感,每次调换新组也没出现问题。
本学期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尝试实行了“各组排前奖励排后罚”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值周班长对一周进行总体评价,成绩排名前三的组每人晋级、加分,后三名没资格,排名最后的下一周值周一周,实行这个政策学生都没意见,因此后边执行起来就很方便,而且每个组该值周时都无怨言。这样做有很大好处,既能调动组员之间合作,团结的意识,也能使各个组之间互相竞争,积极向上。
在课堂改革方面,刚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感觉很多地方不合适,不科学,不完善。经过到昌乐二中的学习和领悟, 仔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 不断改进,逐步掌控了课堂,课堂改革也逐步完善。回想一路走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首先,学科学习小组长的选拔很重要。小组长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监督组员学习,考核组员学习情况等等,这个组长必须在这科上比较出色,责任心强。上课能组织组员认真学习,认真讨论,组织组内展示点评,能给组员讲题目,他在课堂上起到老师的作用。所以我要求课业小组长必须认真完成导学案,课前必须上交,搞不懂的地方及时到办公室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组内讨论问题时发挥正确的作用。在我上课期间,组长优先辅导,就是要问我问题的必须是组长,别人不懂向组长请教,只有组长搞不明白时才问老师。这点很重要,它能使课堂不混乱,也能使课堂点评到位,不浪费时间,因为有些问题,学生是很难想到位的,教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课堂容量大了,“滞后生”能听的比较明白了。
第二点是有关导学案的编写问题。导学案要详略得当,预习案必须编好,也要求学生在做学案时认真完成,联想预习案和探究案是怎么衔接的。因为数学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不回忆旧知识,就很难搞明白新知识。还有就是导学案探究部分要详细,思路不能跨越大,否则中等、“滞后生”就很难下手,即使做学案也是一知半解。课堂练习要紧扣教材,越基础越好,但必须有拔高题,否则优等生就觉得没有挑战意义了。
第三,自从课程改革以后,我总在思考怎么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上课让他们多展示,但是他们常常囫囵吞枣,照猫画虎。尽管“滞后生”课堂展示和点评的题目能得高分,可是他能点评的题目毕竟是少数。后来我就让他们组内成立一帮一的帮教对子,上课组长组织讨论,帮教对象对承包的组员进行帮教,指导他做题,课后继续辅导他,被帮教对象每日要填写日志。总之,想办法督促这些孩子,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他们不掉队。直到目前为止,我还在不断寻找办法,思考到底怎么做,“滞后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有效提高。
第四,就是有关导学案的批阅。导学案课前必须批阅,但是课后的批阅也非常重要,课前批阅的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是否认真,预习程度如何,检查好学生理解程度;课后主要检查上课听讲的效果,差一点的学生有没有把课堂上探讨、展示、点评的题目搞懂,防止“滞后生”偷懒,也防止“滞后生”继续落伍。这样做虽然带来很多的工作量,但是课改初期,我一直这样做,总怕出现问题。回想课改以来,工作量真是比以往大了很多!还是要不断更新,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我们都明白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体验职业成就所带来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也是课改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我想不久将来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下一篇:小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