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自主合作初探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15 发布时间:2012-05-10
语文教学自主合作初探
咸阳长庆子校 杨丽芸
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苦苦找不到有效办法。去年暑期我有幸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在为期三天的听课、走访中,零距离接触昌乐二中常态的课堂教学,真切地感受到了“271高效课堂的奥妙,领略了学生精彩的表现,令人震撼,感慨颇多。回来后我积极大胆在我的课堂中进行尝试,取得了不少收获,愿意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课堂的主角,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往往注重的是,教师讲的是否精彩,却忽略了学生的表现。在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导演,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于是我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学一篇课文前,根据课文内容提前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的内容,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案的内容。对于疑难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对小组探究未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老师作为学生的帮助者,倾听并参与讨论,启发和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灵活多样的方法
我们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凡事必得亲历躬行,怕学生不会做,更怕学生做不好,问题要一个个讲透,任务要一项项检查。其实,教学方法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查,也可以学生互查,还可以组与组竞赛。例如生字词的教学,就采用学生互查的形式解决。作文的批改也变以往学生写,教师改的单一模式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的模式,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又是经历一种新的学习和写作练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江山多娇”,这一单元的文体均为游记。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做导游这一环节,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是查找资料,又是设计导游词,准备非常充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求,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三、小组建设是关键
高效课堂的实施,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情况按AABBCC的组合模式分成学习小组,这种组合模式便于学生一对一讨论,更便于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问。
学习小组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表现,获得发展,为了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建立小组评价激励制度。
1、预习检查评价
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成员,扣小组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预习内容,学生先做并且经过了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中针对性就会很强。如果没有预习,就很难实现课堂高效。
2、课堂展示评价
小组成员在课堂展示中答对问题者加1分,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复回答问题者不加分。为了小组的荣誉,就要帮助不会的学生去学会,从而达到了一帮一的目的。
3、古诗文诵读评价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古诗文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熟读背诵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1)语文课本中有经典诗文,要求学生赏析背诵,并且向课外延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背诵,每背诵一首诗词加1分,文言文加3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举办古诗文诵读比赛,评选出优胜者颁发奖品。
4、名著阅读评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是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些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
(1)教师向学生推介阅读篇目,每两周举行一次名著交流会。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上学期先后交流了《名人传》、《朝花夕拾》、《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书籍,本学期又交流《红与黑》、《汤姆叔叔的小屋》、《男生家里》、《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老人与海》等名著,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打造着学生的精神,成长着学生的心灵。
(2)人手一本书,用自己的一本书换同学的几十本书读,实现图书流通。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美文赏析,写读后感。
短短几个月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确有了一定的变化,学习的兴趣浓了,上课发言积极了,课堂不再沉闷。古诗文的背诵蔚然成风,阅读也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总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成长。
上一篇:初中英语“四步”教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