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道德早餐 彰显道德魅力——长庆二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成效显著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20 发布时间:2012-05-04
精做道德早餐 彰显道德魅力
长庆二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成效显著
按:当前传统道德教育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长庆二中在借鉴兄弟学校道德教育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每天利用早晨十分钟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以“早餐”形式呈现给学生,创新了道德教育的活动载体,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该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挑细选——凸显道德早餐的丰富性
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国家观念。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让学生了解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二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民族情感。围绕道德典故、道德人物、道德诗词,结合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感悟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提升民族情感,主动增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性。三是以讲身边好人好事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责任意识。围绕社会、邻里、学校、班级涌现的好人好事设计开展活动,树立热心公益、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四是以道德模范事迹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道德观念。五是以礼仪知识普及为内容,培养未成年人文明意识。
二、分层设计——体现道德早餐的层次性
在活动设计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各有侧重的教育活动。对初中年级学生重道德是非识别能力和道德思想、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宣讲一个道德的小故事,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的做法,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高中生重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对道德问题、社会伦理、身边不文明行为发表评论,让他们在讨论、争辩、演讲和表演中,明辨是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创新形式——呈现道德早餐的时效性
一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组织学生观看道德影视作品。二是开展优秀传统诗词诵读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学底蕴和文明素养。三是可以论辩道德事件。四是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道德成果,如道德笔记、自己撰写的道德故事评比、举办演讲、歌咏、小品、相声、短剧等道德作品创作展演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四、全员参与——落实道德早餐的主体性
一是活动组织由学生按照座位号来自行安排,每个学生都有说事明理的机会,体验到了一份人生快乐,增添了一份能力培养;二是活动的评价由学生自发、真实、认同的掌声作为评判的标准;三是道德教育丰富内容来自于学生收集到的古今中外及发生在身边的道德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把握原则——实现道德早餐的贴近性
道德早餐坚持精美,短小精粹,内容丰富的原则;有趣,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原则;实用,易懂易记,针对性强的原则。要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富有教育意义。
六、潜移默化——彰显道德早餐的成果性
学生们体验到了一份快乐,增添了一份能力,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一是道德早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道德早餐”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是引导青少年养成了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通过开展“道德早餐”实践活动,学生们谈论对道德现象的理解、疑问,相互进行讨论,老师加以引导,逐步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三是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搭建了教育平台。“道德早餐”实践活动打破了学校原有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学校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惑,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进行疏导,使德育教育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贴近性和针对性。四是为师生家长三方构筑了交流空间。“道德早餐”实践活动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着老师和家长,老师以此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家长以此来理解孩子、认可孩子、逐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三方共同构筑起一个交流空间。
简报文件下载:长庆二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成效显著(简报第44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