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关于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38 发布时间:2012-04-06

    66中自上学期开始在高一年级和高二文科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随之进行,目前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今后逐步解决完善。

一、加强培训,明确要求

为了规范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学校组织了两次全校教师参加的专题培训活动,分别组织了两次年级组专题培训,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了专题研讨。通过培训明确要求,掌握方法,规范编制和使用过程。

通过培训明确导学案编制的原则,重点强调“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实际,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梯度化原则”,问题设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分层设置原则”,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题目设置分A B C三个层次。在保证AB层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习需求。确保不同层次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能力立意原则”,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和情景的预设,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景,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创新性原则”,导学案是根据课标对国家教材校本化、生本化改造的二度创作,依据教材又不单纯依赖教材。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培训明确学校导学案编制的具体要求,做到四个符合: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具体教学模块要求;符合“三维目标”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通过培训熟悉和掌握导学案框架(版块内容)和各版块的具体要求。导学案分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每一节导学案要有学习目标,其中预习案由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我的疑惑、信息链接组成,前期由于时间紧张,三、四为必编项目。通过预习课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探究案包括学始于疑、质疑探究、拓展提升、我的知识网络图、当堂检测、我的收获,二、四、五项为必编项目。探究案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载体与主要阵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训练案主要目的是基础知识训练、综合拓展训练、能力提升训练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设计原则体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题目。

二、规范编制使用过程,完善管理评价体系

六十六中确立的导学案编制程序为六个环节,⑴提前分工: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开学案编制小组会议,有时在放假前召开下学期导学案编制安排会。就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各部分导学案编制人。⑵主备人编制导学案:编制人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提前编制导学案。⑶初稿研讨: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或向备课组老师传发初稿电子稿件,备课组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都演练学习。备课组长召开集备会,集体二次研讨。⑷二次修改:学案编制主备人根据老师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初稿。⑸定稿审批:编制人将定稿后的导学案,交备课组长审批,备课组长要从导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印刷使用。⑹课后优化: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课后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为了规范编制和使用过程,提高质量,我们确定了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管理体系。由学

校制定导学案编制程序、要求、规范;教研室负责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培训和编制管理;教务处负责导学案使用的检查和管理;年级组对导学案编制与使用进行常规管理;备课组具体组织导学案编制过程,备课组长负责把关本组导学案。建立导学案编制使用的评价体系。由备课组长常规把关检查;学校定期组织导学案展评活动,评价奖励。教学检查中组织学生测评,设置导学案使用情况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与其他学生测评项目一起进行);学校定期组织调研问卷,了解和评价导学案使用情况。在导学案评选中依据文本形式、文本内容、运用价值分八个小项量化评分。

三、编制与使用基本情况

1.教师对导学案认识的改变。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实施的教学方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路线图,是推进高效教学实施的有效载体。对此两个年级实验班的备课组及大部分老师有着明确地认识,许多备课组精心组织导学案的编写,课堂上以此为手段推进教学。经过一学期运行,高二非实验班级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也开始编制导学案,并在后期教学中使用。

2.导学案编制基本符合学校要求,老师们掌握了编制方法。两个年级实验班涉及的十五个备课组都编制有系统性较强的导学案,形式和格式有差别,但预习、探究、训练三部分的主体内容都得到体现。导学案编制要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部分学科在这方面表现较好,导学案校本化、生本化,贴近学情。部分学科导学案编制,题目设置形式多样,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疑诱导,启发性较强,材料选取实用,效果好。

3.教师基本掌握了导学案的使用方法,注意以不同形式发挥其作用,有些老师课堂教学各环节及实际运用效果与名校录像课相比非常接近。但大多数老师还在尝试提高阶段。

四、问题及对策

1.量与度的把握。导学案各环节容量以及问题设置的难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容量和难度太小,无法完成教学目标,难度和容量太大,学生自主学习困难,任务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难以开展,容易导致自主预习质量不高,课堂探究变为教师讲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学科导学案难度大,容量大,不仅影响本学科的教学,也是学生完成其他学科学习任务带来影响。

2.分层设置原则的体现。导学案编制要体现分层设置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由于第一学期教师编写不够熟练,时间紧,有些学科还没有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尤其是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导学案难度大、容量大,他们不能按时完成。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对于同一学科的导学案学生意见分歧,有反应难度大、容量大的,也有反映合理,或觉得容易、量小的,这在目中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分层设置导致的。

3.导学案编制模式的校本化与学科化。上学期培训中,对导学案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编制原则、框架内容、问题设置、格式、编制过程等各方面进行规范,通过一学期的运行,我们认为不同的学科导学案编制的框架格式应有所区别,具体要求要有差异,导学案编制模式应该校本化、学科化。

4.自主与创新原则的体现。导学案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符合课标要求的同时,要能联系当地课程资源进行组织编写。对于网上或其他参考资料上的现成导学案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用,这会影响实际的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近期已着手解决,要采取的措施是:

1.及时检查,及时反馈。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各学科导学案使用情况的意见,主要是难度、数量、问题设置的情况,对于各学科情况组织专题反馈活动,交换意见,知道备课组完善和改进编制。

2.组织备课组进行研讨,逐步形成具有学科化、校本化的导学案编制模式和框架结构,。

3.加强培训,座谈交流。各备课组组织教师进行本备课组的交流,同时组织备课组长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4.完善导学案编制管理体系,组织学科负责人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检查,规范编制过程,加大备课组集体研讨的力度,控制好导学案容量和难度。。

5.针对导学案的使用组织研讨培训,不仅掌握导学案使用方法,规范使用过程,更重要的是是教师能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灵活处理导学案中设置的各种问题,完善和改进教学过程,更好的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6.组织年级组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是教师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单科教学与综合提高的关系,加强学科协调,对于量和度,以及分层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结合检查落实。

7.集训组织导学案展评活动,鼓励先进学科,发现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和整改。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