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爱与批评的艺术(长庆七中 黄甲)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86 发布时间:2012-04-05

 

爱与批评的艺术

长庆七中  黄甲

31720日,有幸到上海,参加全国校园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学习培训期间,聆听了六场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实地观摩了两所上海市德育名校,收获很大,很受震撼。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思考,并努力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时常有部分班主任拖着疲惫的身体来找我倾诉,班主任工作如何辛苦;时常看到部分班主任声色俱厉的批评学生;时常也听到部分学生对班主任不满的言语,……

我也常在思考:什么使得我们部分班主任工作如此难堪,一头是自己倾心的付出,另一头却是学生不满地回应。

然而,做报告的班主任老师向我们展示出来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班主任老师很享受自己的付出,丝毫看不出来心灵的疲倦;学生的字里行间都记录这对班主任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们的班主任不是不爱学生,只是部分班主任表达爱的方式不对,所以才会出现教师的疲惫,学生的不满。

爱是师德标准的灵魂,老师对学生倾心付出是老师的职业素养,然而,对于爱我们应正确的理解。爱学生并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要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发展。那么如何能够真正的爱学生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尊重学生。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老师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只有当学生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或危害他人的行为时,老师才能干预。

二、理解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所谓相互理解主要是针对老师。师生如果缺少对话、沟通交流,主要责任在老师。因为学生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又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老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

三、信任学生。王尚文的《语感论》中这样写道: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未必比学生高明。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偷懒”,把学生能做的让给学生做,把学生应该做的还给学生去做。决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否则老师整天疲惫不堪,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向学生学习。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有知”。所以,当我们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一定要思考这些我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我们就应该向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看到一个虚心、积极进取的老师,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爱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进步和成长,不是为了讨好学生,所以在教育中离不开批评和惩罚。在大力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有很多老师都很疑惑教育中能不能批评和惩罚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但如果教育只有批评和惩罚同样是不正常的教育。那么,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要如何处理批评与鼓励呢?

(一)、表扬要细、要具体。通常很多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就是对学生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你真行”,“你真了不起”等。忽略了学生的具体行为,这样的表扬有时候让学生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行,哪里棒,哪里聪明。所以在表扬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描述你所看到的,描述的越及时越是细节越好。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学生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4.记住学生的优点,给予更多关注,并寻找、创造机会让他展示。5、不要在表扬时加上要求。如:但是你为什么不能经常这样做呢?6、表扬时的强度水平应该与批评时的强度水平保持一致。

(二)、批评要有建设性。批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何建设性批评呢?我想我们应在声色俱厉的批评学生之前思考这样五个问题:1.我们是否有必要用批评的口气来对待学生?2.我们是否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考虑他们的问题?3.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否掺杂了自己的非正常情绪?4.我们这样做是在解决问题呢?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5.这样做是有利于学生发展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我想如果把学生与自己放在平等位置,而且是在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换一种方式。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对我今后的工作从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也会以此为起点,用先进理念为引领,在工作中务实求真,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