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参加德育交流研讨活动的感悟与思考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580 发布时间:2012-04-01

 

 

参加德育交流研讨活动的感悟与思考

 

教育管理部  孔晓鹂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更新学校德育理念,促进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中心于3月中下旬组织召开了德育工作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分两个阶段: 3月17至3月21,中心组织学校领导及“十佳班主任”20人 赴上海参加了北京华育立人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6位专家的报告,考察了3所名校,收获很大,感受颇深。22日返回西安后,当天下午在中心又进行了交流座谈,大家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思索中寻出路,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王智兴主任在会议上对中心德育工作提出的五点要求,针对性强,切实可行,对做好中心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为中心德育工作主管部门的一名管理人员,我全程参加了本次交流研讨活动。觉得这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收获多多,对我本人来说有许多感悟,同时,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些许思考。

 

虽然本次外出学习行程匆匆,但从专家的报告、从学校的实地参观,我仍然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全国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趋势,感受到了上海德育工作的成果,真实领略了上海德育工作的风采。对比我们的德育工作实际,有四点感悟:

----教育必须从接受教育向享受教育转变。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性的教育,就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被动的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搞德育工作就是为管住学生,让学生不出事。冯恩洪教授指出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感动,教育应该是享受教育,而不是接受教育,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会引起方法的转变以致带来教育效果的转变。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每个人都有人生的短板,要善于“挖宝”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重点培养他们的情商,教学生明白什么是幸福的人生及获得幸福人生的技能。

----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职业就是要有爱心、责任,以生为本。从专家、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中,无不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爱。有位老师说的好:“丑小鸭也是我的宝”。每个学生都是青花瓷,就看老师给他们什么样的底座。因为爱和责任,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使他们成为最好的教师,最好的班主任,嬴得了学生爱戴,走向成功。

----做智慧的人。同样都是教师,为什么大部分人就只能做教书匠,而有些人就能成为专家、名人?除了爱心责任,还必须做智慧型的人,面对学生,我们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单一,而专家能善于思考,巧妙的面对。如通过负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寻找错误的过程中进步;学生早恋,冯教授通过一见你就笑》、《迟到》、《小秘密》和《小二郎》这样四首歌曲,从学生所想入手,来引导学生。

 

中心所属各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活动,有的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何把别人的经验方法和王主任的指导意见运用贯穿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此,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从小事入手。学校从顶层对德育工作都有设计,有明确的目标,但这些目标的落实却是要通过班主任从眼前、具体的小事着手。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经历的活动,要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规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行为标准。

----在“实”上下功夫。每年我们开展的活动很多,但真正能深入到学生心灵的、能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活动又有多少?如3月学雷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学生都是打扫校园或者社区卫生,照几张像,留下痕迹,活动就算圆满完成;清明节的英烈凭吊,领导讲话、学生献花、默哀肃立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活动越来越多,资料越积越厚,表面上看到德育形式一片大好,但大家心知肚明:扫扫地不等于心灵就受到无私奉献情操的陶冶;肃立一分钟也不等于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从“实”上下功夫,从活动设计到活动过程,要进行认真策划,明确采取的方式,落实的措施,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用“体验”代替“说教”。这些体验包括心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实践层面即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如劳动体验、探究体验、爱心体验、角色体验、挫折体验等;心理层面即让学生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如引导学生体验有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成功经历等。把“说教”抛弃,用“体验”来代替,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德育课堂枯燥说教、生硬灌输的弊端;“体验”是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情感,这个体验的过程也正是思想道德逐渐提高的过程。

----教育内容要逐步走向系列化、课程化。我们要用课程的思想指导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认真的梳理、提炼总结,学校之间要互相学习,达到资源共享。并借鉴外校的一些好做法,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把思想品德课、社会课、政治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等进行整合,逐步使德育教育系列化、课程化。

 ----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们都在说“全员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认为,德育有专门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来进行,或者是由班主任来操作,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仅仅是教学还是不够的。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很丰富,不能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点滴地渗透德育的内容。

----引导教师当智慧型班主任。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如何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呢。有许多的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交流,提炼总结。也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及时的宣传,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打造出我们中心的名班主任。

----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每个教育工作者,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读书,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习名师名家的经验,为自己提供借鉴。通过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智慧,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基础,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