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中导学案编写与使用规范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06 发布时间:2012-03-19
长庆二中导学案编写与使用规范
(试行)
导学案是由学科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出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是指导学生学习进行预习和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工具。在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导学案是其中的关键。为此我校特制定关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一、成立导学案编写组
学校初一、初二及高一、高二年级由年级组长负责成立本年级导学案编写组,组织协调各学科备课组的导学案编写工作。将导学案编写组以电子文档了形式报教务处和教研室。
二、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及流程
(一)整体要求
导学案应简明扼要,要求具体、思路清晰、方法实用,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遵循导学性原则,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巩固。
(二)编写流程
1、主备人熟悉课标要求、教材、教参、教辅等资料。
2、主备人根据体例要求构思后编写导学案初稿。
3、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提出修改建议,主备人修订。
4、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个性化设计,定型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学案。
5、导学案的审核签字,第一审核人为编写组长,第二审核人为年级组长。审核签字后交付印刷。
6、上课前发给学生,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三)注意事项
1、导学案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学,体现以生为本,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导学案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导学案设计不要过简或过繁,设计要精炼实用。
4、避免导学案大量堆砌习题,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整合教材、互动中的习题,可以直接标注出处。
5、设计时应考虑课堂展示与评价,对各学习小组的任务合理安排,利于课堂操作。
6、导学案编写尽量使用电子稿(也可手写、剪贴),板面尽量设计成一个十六开正反面,力求规范美观。
三、导学案的编写体例
编排格式分为四个部分:
1、信息与评价部分:教材的章节、备课人姓名、使用时间、年级与班级、学习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教材分析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等。
3、课前预习部分:明确预习内容及所需时间,安排具体预习任务,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保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4、自主学习部分:知识点的疏理落实、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堂检测等,保证分层学习、分层达标。
四、导学案的使用与检查管理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晚自习和其它时间完成预习总分的任务,并进行质疑。
2、上课结束时将当堂课的导学案收上来,做好批改和评价记录。
3、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以备检查和存档,也为了便于以后修改使用。各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用导学案也要妥善保存,定期装订成册,作为以后复习的学习资料和学校检查评比的依据。
4、年级组负责组织指导导学案的编写、印刷和使用,导学案的使用率不能低于每位教师课时总数的50﹪,年级组长做好检查签字工作。
5、教务处将导学案作为教学常规内容定期重点检查。检查导学案的学科,可不检查教案。
5、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将,将导学案作为必查内容之一。
6、每学期学校进行导学案的评比奖励活动。
上一篇:“五环节”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