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华网年终盘点:感动2011师者篇——脊梁撑起师魂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511 发布时间:2012-01-10

年终盘点:感动2011师者篇——脊梁撑起"师魂"

 

 

核心提示

2011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我们身边涌现无数感动人心的老师——有26年“摆渡”的乡村教师;有坚守山野28载的“拐杖老师”;还有救下学生一家的几位“最美教师”……人们常用“红烛”、“春蚕”来形容老师,也正因为有了无数的“红烛”“春蚕”的付出才有了孩子们广阔的天空和未来。在这个寒冷的十二月,教育频道推出年终策划,聚焦我们身边的老师,聚焦他们脊梁撑起的“师魂”。

脊梁撑起的“师魂”——爱心、细心、责任心挽救生命危急

我们怎能不感动:仅仅因为例行的晨检,发现两个孩子迟到,两位班主任开始相互询问了解;当她们与家长联系,发现家长电话停机;正准备上第一节课的两位老师,在几分钟之内就和其他老师商量紧急换课;又向校长报告,请体育老师江忠红一起开着自家车,沿着学生上学的路寻找……终于了解到母子三人处于万分危急状态。

我们怎能不感慨:这次事件确实存在很多假如:假如两位班主任对学生缺席不当回事;假如两位班主任只是给家长发个短信,告知学生缺席;假如两位班主任因为上午有课,放弃追寻;假如到了学生家闭门而最终放弃……这背后,体现出老师们多么难能可贵的细心、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道德坐标:衢州"最美老师"救下学生一家三口

如果没有380后老师的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一场悲剧在所难免。如今,“最美老师”救下3条人命的故事,已传遍浙江衢州,感动了无数市民。1122日,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举办衢州市“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宣布《衢州市委关于向“最美教师”陈霞、姜文、江忠红同志学习的决定》。详细

浙江衢州:救了学生全家的“最美老师”受表彰

“爸爸说,如果没有老师,今天他会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一人。”回忆起自己和弟弟、妈妈获救的经历,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小成哽咽了,而在场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中共衢州市委1122日发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向拯救小成全家的3位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详细

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 3位最美老师救人背后的思索

"最美教师"来自啥样校园 没大楼大师有老师的爱

脊梁撑起的“师魂”——认真负责缔造“最牛”

如果没有“5·12”汶川特大地震,也许至今没有人知道“叶志平”这个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36年的中学校长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因为他坚持安全演练,在地震中挽救了2300多名师生性命的故事……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校长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走了。

作为老师、兄长、校长,叶志平的一辈子,都无愧于社会给予他的评价--认真负责。

“我牛,要做牛”——记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

“我牛,要做牛。”这是叶志平的自我评价。川地震,叶志平做校长的桑枣中学无一例伤亡,这使他被媒体称为“最牛校长”--一名绵阳市安县中学的校长,扎根农村教育36年,默默奉献。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校长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走了”……》》详细

叶志平事迹感动社会 像他那样爱护学生呵护生命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最牛校长”。今年627日,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日前,四川省委决定,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中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叶校长:您平凡而伟大,我们永远思念您!”“敬爱的叶校长,让我们的尊敬和爱戴永远围绕在您身边。”……新学期开学了,桑枣中学的孩子们无不深情地怀念着这位好校长,初三八班的同学们折叠了千纸鹤,写上自己的心里话。详细

送别“最牛校长” 叶志平儿子三鞠躬感谢天下人

叶志平:一个农村中学校长“认真负责”的一辈子

脊梁撑起的“师魂”——大山深处的拐杖撑起希望之重

孩子们散去,深山里一片寂静。昏黄的油灯下,谭定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摊开纸笔,写下第一天的教育日志:“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终于走上梦寐以求的讲台。但愿我能早日圆自己的教师梦。”

这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那天起,20岁的谭定才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开始在恩施州巴东县清坪镇中心完全小学任教。

20年,他身体健全坚守在大山深处,短暂离开3年后,又有5年,他拄着双拐继续走上讲台。

武陵大山深处的拐杖“天行者” 25年守三尺讲台

每个清晨,莽莽武陵山脉从沉睡中醒来。

大山深处的巴东县清坪镇姜家湾教学点,准时响起上课的钟声。48岁的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沿着窄窄的石板长廊,走上三尺讲台。一块旧黑板,几张破课桌,18个山里的孩子,就是他全部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掌声、鲜花和簇拥,只有清贫、单调与孤寂。

清脆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穿越25年的沧桑岁月,伴随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和梦想。详细

“拐杖教师”撑起大山希望:巴东老师谭定才

"拐杖老师"引热议 网友:他用拐杖撑起"人"

脊梁撑起的“师魂”——小小木船承载无数爱和梦想

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26,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

26,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26年“摆渡”人生

“石老师来喽!石老师来喽!

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

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

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详细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素描:像石像兰又像松

石兰松的生活,可谓清贫如洗。

这些年来,外界日新月异。走出大山,成了山里人追捧的潮流。

石兰松有学历有文化,到外边去闯荡,恐也能闯出名堂。但自打撑起船,拾起教鞭,他便与大山紧密相连。 详细

山村教师夏撑小船冬趟冰水 摆渡44年接送学生

34载风雨无阻保学生安全 “船夫老师”倪华成

脊梁撑起的“师魂”——无悔吹笛人 牧童引山外

“穷山村哺育了我。我要尽我所能,让这里的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徐其军说。在同事的眼中,徐其军有很多“不一样”。他早出晚归,经常把学生的作业本捆在自行车架上带回家批改;学生们缺少学习资料,他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经常自费购买捎回来。

“山道弯弯,崎岖狭窄,它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结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作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

最美乡村教师徐其军:愿做吹笛人 把牧童引向山外

1977,徐其军出生在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南京最偏僻的山村,地处苏皖交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徐其军从小就看到村里老师少,好老师更少,很多农村孩子因此失去了成才机会。正因为这样,回家乡当一名农村教师的想法在他心里落地生根。

19947月中考结束,徐其军成绩优异,超出全区最好的六合一中27分。然而在录取的前一天,他把档案调到了溧水师范学校,“我想做老师,毕业后就能回家教书了。”》》详细

身边的感动:记用信念和生命坚守讲台的小学教师徐其军

他放弃无数机会,选择到南京最偏远的小山村教书;他身患肾衰竭及尿毒症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讲台上硬是坚持了9年;在换肾手术后,他要求重回讲台……他就是被学生和同事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的徐其军。详细

拖着病躯讲台上一站9 最美乡村教师徐其军

"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记小学教师徐其军

脊梁撑起的“师魂”——英年早逝生命 无悔山村从教梦

22岁的巫山县乡村女教师曹瑾,为了几十个留守儿童,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倒在岗位上。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惊闻噩耗,亲笔致信曹瑾父亲曹长华,向他表示慰问:“小曹走的很早,但人生很有价值,重庆人民不会忘记!

坚持带病工作英年早逝曹瑾:无悔山村从教梦

毕业时,她执意回到偏远山区;工作中,她既是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姐姐、妈妈,她坚持带病工作,最终英年早逝。她就是已故的重庆市巫山县平河小学教师曹瑾。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曹瑾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毅然回到大山里,成为重庆市巫山县平河小学的老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她坚持带病工作,直到查出癌症。826日,曹瑾因医治无效去世。 详细

为不耽误学生毕业 23岁女教师把自己拖成癌症晚期

有一位年轻的山村教师叫曹瑾,为不耽误34个小学生毕业,把自己拖成重症。她利用暑假专门到医院检查身体,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病情已是癌症晚期

“这个娃儿犟了,不听话呀!如果两个月前就去检查,结果或许没有这样恼火(糟糕)……”父亲曹长华转身跑出病房,不停地责怪女儿,眼泪夺眶而出。女儿生命垂危,父亲心如刀绞。

“虽然是恶性肿瘤,但如果在发现腹部胀疼等第一时间检查,早期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同。”曹瑾的手术医生张建波遗憾地表示,目前癌细胞扩散,严重危及到曹瑾的生命,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那么,两个月前,曹瑾为什么不去检查呢? 详细

教育部决定追授曹瑾“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最美乡村教师"曹瑾去世 薄熙来写信赞其人生价值

脊梁撑起的“师魂”——山里孩子的“世博接力”

一根网线,一条网贴,几十个网友,让蔡老师和娃娃们踏上了跨越五省六市、行程数千公里的“不可能的旅程”。

“最美支教女教师”蔡加传递爱心接力

十个贵州山里孩子的“世博接力”已经结束,但新的接力仍在继续……

201010月,帮助十个孩子完成了“圆梦之旅”的80后支教女教师蔡加芹在上海和有捐赠意愿的网友成立了济善小组“,目前已有100多个贫困孩子通过这个组织得到了网友一对一帮扶。

“我要把爱心接力继续传下去!”一周前,蔡加芹在北京接过了“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的证书。详细

当梦想照进网络——一位女支教老师和10个山里娃的“圆梦之旅”

贵州省黔西县素朴小学支教老师蔡加芹有个朴素的梦想。支教一年,临别之际,要为那些“半块洋芋就能高兴一下午”的娃娃们再做些什么。

娃娃们也有一个梦想,想看看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一年来,娃娃们总缠着这位“外面来的”蔡老师问这问那,听她说“外面”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详细

脊梁撑起的“师魂”——一根扁担挑起的学校

38年来,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周宏军的“挑夫”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13000多个日日夜夜,周宏军从青丝挑到白发,一根扁担早已磨得溜光发亮。

他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沉甸甸的知识,也挑起了苗山孩子的希望。

"扁担教师"一人长征:38年为孩子挑生活学习用品

95日晚,第27个教师节来临前夕,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一场名为《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的大型主题晚会,勾起了人们对老师的思念,唱出了每个人心中的感恩之歌。

晚会上,有一位特别的受邀嘉宾。他38年翻山越岭,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村万寨,却始终没有走出大山的怀抱。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走出莽莽大山,走到了首都北京。

他,便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达佑屯教学点惟一的教师周宏军。 详细

乡村教师守大山38:扁担为学生挑学习生活用品

一个人、一根扁担、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38年,行程7万多公里,相当于5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两圈。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达佑屯教学点教师周宏军,靠一根扁担为学生挑来学习和生活用品。 详细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教师周宏军扁担挑起一所学校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政府通往达佑屯的路上,56岁的乡村教师周宏军挑着一担东西,正急匆匆地赶路。

山路蜿蜒崎岖,边上不是险峻沟壑,就是悬崖峭壁。双脚挤进坑洼缝隙,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记者跟在他后面行走,也不免胆战心惊。正值酷暑,他全身汗如雨下,衣衫湿透。

就在这条山路上,周宏军来来回回走了38,义务帮学生挑生活学习用品,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行程7万多公里,足可重走六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环绕地球赤道两圈。 详细

脊梁撑起的“师魂”——虔诚跪姿放飞教书梦想

一副拐杖、一把轮椅、一辆三轮车,开拓着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村小学教室,铸就着他精彩的人生舞台;一个内胎软垫儿、一块儿火炕、一个虔诚的跪姿,放飞着他教书育人的人生梦想。他就是同时有着虚弱身体和坚毅精神的吉林松原长岭县万福村小学教师——杜顺。

吉林乡村教师杜顺:在轮椅上撑起乡村教育一片天

身患“脊髓空洞症”的乡村教师杜顺,十七年里为了挚爱的事业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轮椅上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天地。

跪着睡觉,跪着写教案。除了坐在轮椅上讲课外,下肢完全瘫痪,萎缩的肌肉上腐洞丛生。杜顺是吉林省长岭县万福村小学的一名教师,眼下他的班级里只有13个学生,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日子里,这些学生就是杜顺的全部。详细

轮椅教师不屈的脊梁 17年拄双拐行走坐轮椅讲课

开着三轮车上下班、拄着双拐行走、坐着轮椅讲课,坚持就是17年……

东北正月清冷的早晨,不到7点钟,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扶着妻子的肩膀,骑上三轮摩托车准备去上班,妻子坐在后面,车斗里还放着把铁锹,怕有积雪的路上坑坑洼洼,三轮车会翻倒。上午8点钟是第一堂课,他常常提前1个小时赶到:检查学生作业,给学生辅导……

他就是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万福村小学教师——杜顺。 详细

乡村教师杜顺:血液里没了学生,我的心脏将不会跳动

乡村教师杜顺:虔诚的跪姿放飞教书育人梦想

脊梁撑起的“师魂”——小小学校里面的“守望者”

“在当下,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的环境;农村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也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如果教师们都只往城市、城镇跑,都只往资源好、待遇高的学校跑,那农村教育可就毁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时这个精神就具体表现为一点点的坚持。”

4个学生2个年级山区教师十年守望袖珍学校

大悟县宣化店镇,当年(1936年)解放战争“第一枪”的中原突围就从这里打响。离镇28公里山路有个张榜村,山高、路远、人少、地偏。而一个叫吴新洲的老师,在这大山深处的一个袖珍学校,至今已十年。详细

老教师坚守深山40载 他的学校没操场只有间教室

黄冈蕲春,国家级贫困县;邓河村,是这个县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58岁的邓耀南,提着半桶饮用水,快步迈向山顶的邓河村小学。他是村小的唯一教师。他的小学,没有校牌,没有操场,没有国旗,只有一间教室,4个年级,26名学生。在这个讲台上,邓耀南独自坚守了40年。

“如果没有他,山里的孩子将无书可读。”在山民看来,读书是走出深山的唯一途径,而邓耀南则在为他们播洒希望。详细

两个教师和一所孤岛学校:一点坚持为孩子圆梦

三湘四水,其中水是资水,资水流域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便是天下传名的桃花江。“桃花江是美人窝”,上世纪30年代黎锦写下的一首歌,让桃江这个小县城因美人而闻名。

资水长长,洲岛遍布。在河流绕经桃江县黄泥坝山岭之后形成的郭家洲,算是一个大洲。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着近300户人家,形成了完整的村落形态。

从桃江县城到郭家洲所在的三堂街镇要翻一座山,从三堂街镇到郭家洲村还要再过一条河。当地有句俗话说,郭家洲是河鹰都不生蛋的地方。就在这个桃江最偏远的村,有一所郭家洲小学,学校仅有的两名教师郭凯峰、胡叶芝是一对年轻夫妇。村民们说,村小的这片天全靠这小两口起来。详细

教师坚守乡村小学37载 为仅有9名孩子授课组图

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坚守、坚强、坚韧,诠释着教师的职责,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

他们是孤独的坚守者,用责任诠释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含义。

他们生活的环境偏远、贫瘠,他们工作的环境简陋、落后。

他们,撑起了自己所在山区的教育之梁。 详细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