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华颂夏令营日记选刊(鲁西四)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448 发布时间:2011-09-16

201188    星期一   晴转阵雨

在车轮鸣响的车厢里度过了有些冗长的十四个半小时后,我们一行人带着行李,走下了列车的最后一级阶梯,踏上这块素未谋面的土地时,感受到的不只是车厢外江南空气的清新,还有骤然袭来充斥着空气的闷热,让人有些呼吸不畅的感觉。随着人流离开车站的地下通道,忽然发现一个友好漂亮的志愿者姐姐早已在出站口等待着。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穿过了出站口满是售卖无锡排骨或紫砂壶商铺的过道,一切便豁然开朗:天空湛蓝,浮着几缕轻云,阳光炽热而刺眼地映照四野。上了接客车,我们便准备开始前往目的地——张家港。

对江南我是陌生的。陌生的气候,陌生的景色,陌生的人文,还有即将到来的、陌生的夏令营。水乡的房舍并非想象中那样杂乱无章地散布水边,而是笔直地列布在碧色的稻田中,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似乎这里的人们天生便喜好傍水而居,每隔十几米便能看到水的身影,或溪,或池,或湖,或江。一小时多的车程后,在穿过一片嫣红的紫薇花海后,汽车缓缓驶进了目的地——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在领取了营员证和宿舍钥匙后,我们接受了教育台的采访,随后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的宿舍。

这真的是一次惊喜的旅程。

实践基地的环境好的出乎意料,湖光潋滟,垂柳依依。在进入宿舍后我们更是惊讶无比,主办方为我们这次活动煞费苦心,不只是洗漱用具、房间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为我们赠送了书包、小礼物,甚至是雨伞、保温杯和扇子,营服为我们准备了两套,床上甚至铺了凉席,柜子也很细心的准备了小锁子,诵读本、活动安排等最初我们没有想到的东西也早已整齐的装在了书包里。随后我们去干净的餐厅吃了可口的午饭,特别的分餐制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切都是那样值得期待。

 

南方的天气真的是阴晴不定的,令我们这些北方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方才的晴空万里,不知什么时候早已乌云密布,雷声轰鸣,闪电疾现。

暴雨骤然从天而降,水景淋湿在磅礴的雨幕中。

然而片刻后,雨停天晴,只有雨露垂落的合欢树上还存留着那场风雨交响的余韵。

 

营主任讲话后,我们去了教室参加分营见面会,我是初中营营员。并没有想象中的陌生、可怕,老师们很贴心的将营员分成了小组,以这样的方式自我介绍,少了很多的众人面前的尴尬。见面会很有趣,营员们都来自祖国各地,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以不同的方式来到这里,不同的相貌,然而此刻却都穿着同样的营服,带着同样的笑脸,即将共同度过同样精彩的夏令营生活。天南海北的同学此刻聚集在同一张圆桌上畅谈,毫无疑问是一件奇妙而幸运的事。见面会在欢笑中愉快地结束了,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听到了各种版本的普通话,很有趣的开端,我相信接下来的几天是会更加异彩纷呈的。

201189     星期二    晴转阵雨

早晨六点半,我们三个就已经起床,洗漱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早晨的水是恰好适宜的温水。洗漱完毕整理好行装,我们便跟随杨老师去餐厅吃早饭。加热好的牛奶在手中暖意融融,纯米粥散发着淡淡米香,我们陕西队恰好坐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清晨的盛景一览无余。

 

“全家福”活动在早餐后拉开了帷幕,巨大的展板高度超过四米,当我们还在猜测到时签名的营员是否要踩着梯子签时,我们惊讶的发现,细心的工作人员在制作时就已将展板分为两部分,高处的部分可以取下来以便书写,不得不说他们的工作实在是细致入微、

声势浩大的开幕式后,我们全体营员和来宾合影,沿海地区的风很大,让人有些睁不开眼,众多的相机一齐对着我们,闪光灯不停闪烁着,我们初中营站在高处,风雨操场全景一收眼底,远处密林里,缓缓飞过不知名的鸟儿,天空有些阴沉,想必又是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

随后,吟诵艺术讲座。

老师年龄不大,戴着眼镜,不同于很多人上课时的严苛与墨守陈规。这位老师平易近人,他一点一点引导我们暂且忘记现代汉语刻板的顿读方式,走入古韵悠长的吟诵世界,去以真正的品味语言的方式,品读古人的思绪情怀。吟诵无疑是华夏文化的结晶,是诗境的诠释,然而在近代,这传承千年的阅读方式却被冷落遗忘,到我们这辈甚至未曾听说过。这是可悲的,在这短短百年里,我们一齐抛弃了文化的精髓,而去学习完全体会不出意境的西方的朗诵,学他人之长必然是好事,然而为学他人而丢弃本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取的,更令人悲哀的是,在我们已经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传统的吟诵时,吟诵却仍在日本、韩国兴盛着。试问当看到外国人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弹着我们中国的古琴,用标准甚至有些走调的汉语吟诵着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作为中国人是怎样的感受?在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我学到了很多,在悠悠吟诵中,我看到了那些已逝去复活在文字中的文人,那些已消失再现在声调中的时景,那些已从朗诵中读不出重生于吟诵的中国魂!鸦雀无声的讲堂里,只有抑扬顿挫却仍透着中华民族特有肃穆感的吟诵响彻云霄。有位老师曾经在讲中国音乐时告诉我,中国的五声音阶,甚至于中国乐器,无论是在演奏多么热烈的曲子,都总是会透着些沉重感,让人无法完全兴奋起来。现在我才明白,国乐之所以总透着些沉重,是因为它不仅是个人的喜悲再现,还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集结,之所以沉重,之所以肃穆,是因为它身上凝聚的,是中国魂!

“青青子,悠悠我心……”

这声韵仿佛来自千年之前。

 

黄昏的天又开始阴沉起来,不一会下起了小雨。我们走过湿漉漉的小路,来到了扬子江畔。攥在每人手中的朗诵词都早已被淋得柔软而潮湿。铁盆中的木材跳动着火舌,我们面向波澜壮阔的长江,共同朗诵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声音在混着雨丝的江风中飘摇,仿佛正随着风中此起彼伏的芦苇,一齐绵延至扬子江的尽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

数百载前,苏轼在此触景生情衔赋词;数百年后,我们在此将其传诵。一代文豪今已不在,唯有长江奔流依旧。

“……人生如梦,一樽江月。”

 

2011810    星期三   晴转阵雨

拉开窗帘,终于是一个大好的晴天。经过了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永联村,完全不同于印象里对于“村”的定义。这里高层遍布、环境整洁。而那永联农耕文化园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村所投资修建的。

在农耕园里,除了各种动物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文化街。复古的老式牌坊,带着些沧桑感的青砖屋舍,每一间都再现了旧时商铺的情景:纺纱,织布,竹编,榨油,打铁……这些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退场的古老技艺在这里重新登场,看着这些传承千年过程繁多的传统制作方式就在自己面前上演,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惊人的精彩、丰富。无论湖畔水车,还是江南茶楼,甚至屋檐砖瓦,都充溢着浓郁的中国气息。

离开文化街,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汪洋般的碧绿葡萄叶海下,一串串玛瑙般的葡萄缀着,提着竹编篮,我们在葡萄架下穿梭采摘着。正午的阳光耀眼,汗流浃背却都毫不在意,每当找到一串合意的葡萄,都会激动莫名。采摘之后,大家似乎都忘记了疲惫,忙着洗葡萄品尝自己的战利品,不知是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因为这里的葡萄本是如此,所有人都觉得,这葡萄真的很甜。

包粽子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学会了包“猪脚粽”,并且在当天我们就在晚餐时品尝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劳动的喜悦是只有自己经历之后才能够体会到的。

 

2011811    星期四    晴转阵雨

晨曦碎落在波光粼粼的暨阳湖面,初绽的芙蕖在微风中随满目的莲叶轻,垂落下缕缕柳丝的湖畔一派胜景。早晨9点,我们来到了位于张家港市的暨阳湖生态园。暨阳湖,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它虽没有西湖的名气,景色却足以与其媲美,循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向远眺望,湖心的小岛水雾弥蒙,高塔依稀可见。我们就在这寂静美丽的湖畔隐天蔽日树荫下,同来自张家港本地的同学一起进行着丰富的诵读活动,欢乐言不由衷。张家港同学的热情大方至今令人难忘。

 

篆刻是一门深奥而复杂的艺术。众多的篆刻工具令人眼花缭乱,两个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太短暂了,仅仅是对发展千年的篆刻艺术有了初步的印象。听完篆刻讲座后,我们开始了自制晚餐的活动。活动地的灶台,柴禾,甚至木方桌、长板凳都满是农家味,我们陕西队和山西队一起合作,大家分工做事,井井有条。烧火,炒菜因为我以前曾做过,所以并不是什么难事。烧热的油倒进佐料时油溅了出来,说真的很烫,但也确实没去在意;炒干辣椒豇豆时干辣椒呛得人简直睁不开眼,但还是继续拿着锅铲忍着翻炒着,就算是离灶台很远的大家也被呛得咳嗽。在被辣椒油得过分终于盖上锅盖焖上豇豆走出灶台后,我深呼吸了口新鲜的空气。然而忽然想到,平时父母做饭时,就算是做比这辣得多的菜,也从没见到爸爸妈妈盖上锅盖从厨房跑出来,只是为了防止在走出厨房拉开厨房门的那一刻,有那呛人的油烟跑出一时呛到在门外的我们。只是为了防止呛到我们的那几秒油烟,爸爸妈妈就这样在厨房忍耐两三个小时这种让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的呛辣油烟。顷刻间我忽然觉得,我只是在这里呛上两个小时根本算不上什么,爸爸妈妈已经为我这样经历了十四年!

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一道菜也终于上了桌,令我很欣慰的是,我炒的那几道菜都被大家吃光了,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平时我吃饭吃的很多时妈妈会笑的那么开心。这次农家乐自主晚餐,让我懂得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

 

2011812    星期五   

    一转眼就到了第五天。

    坐在固定了四天、吃过11次饭的餐桌旁,望着窗外已经看了无数次的长满合欢树的人行道,吃着已经习惯的带着淡淡米香的纯米粥,餐盘里小小的方盘里装着餐包,穿着各种颜色营服众多营员来来往往,头顶排排风扇旋转地飞速……一切都是那样熟悉,然而刚刚熟悉,却就要离开。这个夏令营真的是太短暂了。

    早餐后是专家诵读指导。曾经在《西游记》中扮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我们朗诵着舒婷女士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朱琳老师的讲解很认真,她带着我们赏析着每一个细节,使得我对这首爱国诗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朱琳老师的朗诵极富有表现力,令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在和明星营员进行活动后,我们吃过了在实践基地的最后一餐,喝过了每次都有的饭后一汤,吃完了每餐后都有的水果,将餐盘送回,听到对工作人员说一声谢谢后友好的回答:“不用谢!”推开质感熟悉的塑料门帘,这一次真的说再见了,我曾吃过13顿饭、包过21个粽子的餐厅。

看罢电影,我们去了张家港市的五星酒店吃最后一顿晚餐,坐在我们桌旁的是一桌特警叔叔,他们一身黑衣,甚至手上都戴着特制的手套。这几天来,他们一直都在我们活动时在一旁保护着我们,然而直到最后一天我才从老师口中得知,他们是防暴队队员,除了他们之外,这几天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在为我们辛苦工作着,谢谢你们。

闭营仪式在张家港市电视台举行,我们来到观众席,每一个座位上都已放好节目单,舞台顶上布满了各种形状的灯打出五颜六色的光,舞台前面布设了若干台摄像机,令人眼花缭乱。

2011中华颂夏令营,圆满闭营!”本还没有太多的离别伤感,但在听到这句话后,我忽然有些失落,五天的夏令营就这样在一句简短的话中彻底宣告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

闭营仪式后,我们开始观赏汇报演出。演出精彩纷呈,营员和张家港市各界都为此准备许久,这场演出没有那些空洞的浩大盛景,也没有浮夸的虚伪赞美,我们大家都在用心观赏着,相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强大的号召力。演出就这样在《童心向党》的歌声中闭幕了。我们坐着车回到基地,车上的气氛比往常任何一次都要活跃,大概大家想在告别之前不留遗憾吧。夜晚我们在宿舍聊天,忙着留联络方式,纪念册上各种签名和号码令人眼花缭乱。在夏令营的最后一个晚上了,第二天大家便都要离开这里,回到全国各地各自的家了,那些各种版本的普通话我也再也听不到了,这几天来大家一起生活,我们的口音综合了所有地区方言的特色,或许不时冒出句天津话,感叹时来点东北口音,我们早已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快乐。然而很可惜,我们就要离开了。

次日早晨五点半,我们坐上只有寥寥几人的大巴车,离开了生活了五天的实践基地,穿过熟悉的紫薇花海,路过必经的高速公路口,只是这一次并不是去参加什么活动,而是真的离开了。我想念这里,想念张家港,想念朝夕相处了5天的营员们。

或许以后还会再见吧。

 

再见了,相聚了五天的朋友们!

再见了,热情好客的张家港人!!

再见了,美丽的张家港和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