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中华经典(六十六中 朱珠)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089 发布时间:2011-09-16
如何传承中华经典
——参加2011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感想
纵观21世纪的今天,各种高科技产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中国市场,各种西方文化已经占据了我们的中式生活,各种超前时尚的西方思想已经占据了我们90后或者是00后的思想。那么在这个先进的世纪之中,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经典文化是否能够得以存活并继续发扬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上百度查阅了一下“西方的思想”字眼,百度所显示的只有西方思想的优越性和西方思想带给我们中国人民的好处,完全没有提到过西方思想传入以来对我国青少年思想的影响程度,也没有看到西方思想在我国引起各种反面事件。西方思想强调尊重人权,保护人权,人权永远处于最高地位,但是这种思想传入我国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认为人权就是自己最大,竟然把别人的生命不放在眼里,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加以拳脚。在我国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前段时间某地区,一未成年人因为与其同学不和,集结了学校外的一群不良青年,在该同学身上拳打脚踢最后用刀将其杀死。为什么这些事例在西方思想传入之前没有发生,而现在却屡见不鲜。这正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
西方的文化也在不断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等传入我国后,在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有些年轻人甚至把西方的节日当成是自己非过不可的“重要节日”,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向往的活动。大多数人看重情人节,节日当天他们大手笔开销,肆无忌惮的过着“洋节日”。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却被冷落。他们在圣诞夜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却对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毫无兴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难道真的要被人们遗忘吗。
中华经典的朗读方式吟诵,现在也少有人知。我们现在的诵读方式实际上为“一字一顿法”或“两字一顿法”。这种朗诵方式是21世纪从西方传入的读书方法,人们盲目跟风,很快这种“洋方法”在我国普及。但是从2000年向上推至大诗人屈原,朗诵的方式都是吟诵。吟诵即为吟唱,诵读。所以,吟诵是带有曲调,带有节奏的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朗读方式。但是现在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人们渐渐忘却了吟诵,没有了吟诵这种朗读方式,许多的唐诗宋词也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被翻译成了各种版本。比如最著名的《登鹳雀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多数人都将这首诗认为是在反映一种向上进取的精神。但实际上用吟诵的方式来读,别有一番滋味。前两句分明是太阳缓缓下山,河流一去不复返,事物无法挽回的悲凉,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后两句说诗人想要在看得更远一些,但是却只能再登上一层楼,众所周知,鹳雀楼只有三层。诗人却只能再向上登一层楼,这是多么的无奈抑郁。全诗分明是是一种悲凉的基调,在朗诵方式失去了的情况下,没有了吟诵,这首诗就完全变了,无法表达出诗人真正的心意。各所学校都按照错误的方法教授知识,那中华经典何时才能被传承?由于受到外国思想的干扰,我国的吟诵已经鲜为人知。但是在国外,我国独有的吟诵却被视为经典,并且普及。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难道没有一丝一毫的危机感与使命感吗?难道自己国家的经典消失也无动于衷吗?那我们还有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人吗!我们青少年现在的使命就应当是传承中华经典,而不是唾弃经典,如果我们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热爱,那我们就真的不配做一名中国人了。
鉴于我国已经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青少年绝对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本次2011中华诵夏令营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经典。夏令营的主题为“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在我看来,诵中华经典即为传承中华经典,而中华经典应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在我看来,传承中华经典包括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学习各种民间艺术,吟诵中华经典诗词歌赋,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由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被忽视,被淡忘。传统节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辛苦奋斗的结果。就拿端午节来举例。端午节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但就是由于我们的不重视,由于我们一味的忽略端午节,才使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这必须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就这样肆无忌惮的被别国抢去而我们却无能为力,真是让人感到可笑。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应该努力过好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极力向周围的同学,朋友宣传,让大家为过中华传统节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而通过学习各种民间艺术。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亲友学习包粽子,剪纸,织花边等一些民间手艺。这次夏令营中老师教我们包的是传统的“猪脚粽”,因其小巧可爱而得名。包猪脚粽需要将两片粽叶折成小船状,塞满米之后口对口紧紧的接着,再用细线紧紧绑住,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成功了,这就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能干,在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可以为其他人起到示范作用。现在的一些民间艺术其实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更多有本事的民间艺人呆在自己的村子里自给自足,所以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还不被人们所发现。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发现他们,努力宣传,让民间艺术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吟诵中华诗词歌颂在我看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当我们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朗读背诵各种各样唐诗宋词元曲。从最简单的《鹅鹅鹅》到《离骚》,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不少的名家名篇。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为什么要背诵这些诗词呢。这些诗词代表着我们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代表着一段历史,代表着大家风范。在我们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就等于在与大诗人对话,与历史对话,那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觉悟。吟诵大量诗词,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不仅使自身的修养得到很好的提升,更是传承中华经典的一种途径,一个方法。我国现在也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朗诵活动,旨在宣传中国的古典诗词,使吟诵中国古典诗词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中华经典。
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饶、自强不息。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广大。本次夏令营中的农家乐活动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合作的精神,是一种分享的快乐;我们在永联村里自己动手摘水果,我收获到的是一种劳动的快乐;与满江等三位明星一起做游戏,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互动的乐趣;在暨阳湖生态园的诵读互动,我感悟到的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快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传承中华经典的重任既然落在我少年身上,我们就一定要通过学习各种民间艺术,吟诵中华经典诗词歌赋,继承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努力传承中华经典,成为“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的楷模。
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 高一年级八班学生
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