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玉 课改春风进课堂(王新民)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21 发布时间:2011-06-28
他山之石可攻玉 课改春风进课堂
王新民
2011年6月26日
2011年是中心教育科研年,也是中心2011--2013年质量提升工程的开局之年。为此,中心先后派出近百名管理干部、教师赴洛阳、走山东、去宜川学习考察,收获颇丰。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心的带动下,各学校也积极进行实地培训学习。泾河学校先后派出2批9人、66中1批12人、长庆二中1批10人去昌乐二中进行为期5天的“体验式培训”(咸阳子校1批11人26日到昌乐二中培训),长庆二中还分2批派出40名老师到宜川中学实地培训学习。
通过学习,大家普遍认识到:
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改变课堂“先教后学”模式势在必行。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应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是学生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变讲堂为学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认为,这次课堂模式改革尝试,其实是新课程改革的补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必然带来改革的巨大勇气和力量,各学校已经在课堂改革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长庆八中借鉴东庐中学“导学案”,在小学四年级语文和数学、初中一年级语数外科目进行尝试,初显端倪。
咸阳子校吴文宽老师(初二英语)、李惠霞老师(小学五年级英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受到专家充分肯定。
长庆未央湖学校魏荣华老师(初二地理),一节课目标任务锁定在5个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上台讲解,学生点评,学生课堂总结,老师只是点拨、指导,课堂效果很好。初二地理课学生能如此乐学、精力如此集中是少见的。
66中席瑞老师(高一地理),在高一·二班实施课堂模式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本学期3次测试,均为年级第一。在中心调研会上,学校部门领导认为:该班晚自习纪律、学习风气,明显好于其它班级。
长庆二中在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进行课堂改革尝试(其他年级也有老师在尝试)。我在调研时听了4节课,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热情很高。高一·三班学生为课桌摆放问题,给老师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认为课桌面对面摆放有利于讨论、交流。
泾河中心学校老师外出学习后课改积极性非常高,小学、初中都有几个班在做尝试。我在调研听课时看到,学生讨论、发言都很活跃,由过去老师叫学生发言变成了学生主动请求发言。在司飞妮老师的课上,一个问题一下子就起来了七八个学生要求回答,反而搞的老师不知叫谁说好。
长庆泾渭小学语文、数学科目也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尝试,效果也不错,我们听了马宁才老师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包装”),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你争我抢,气氛热烈。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包装要“节约、美观、携带方便和环保”的结论,其中“环保”是学生拓展的,教材没有要求,老师也没有想到(“安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的)。
总之,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觉这次课堂模式改革尝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真正动起来了;二是教师和校长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都很高。
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一是我们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先是拿来,为我所用,所以绝不能先去挑人家的缺点、找人家的毛病;二是课改决不是不要成绩,而是要更好的成绩,全面的成绩。我们可以讨论:先教后学和先学后教,即使高考成绩是一样的,但我认为先学后教的“分数”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先学后教知识是通过自己学、老师指导学会的,他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培养了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上台展示,对学生语言表现和自信能力培养是非常大的。
当然,课堂模式改革刚起步,肯定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学习别人经验也只能是借鉴,只能先“拿来”,只有把别人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创新符合自己的特色,才有生命力。我们必须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反复实践、反复总结,逐步完善,逐步提升。我们相信,依靠老师的智慧、学校的智慧、中心的智慧,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上一篇:长庆泾渭小学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课改雨撒花渐红(张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