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课改雨撒花渐红(张焱红)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83 发布时间:2011-06-28

课改雨撒花渐红

石油普教中心督导室 张焱红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是叶澜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的呐喊。在近段时间中心先后组织三次较大规模的外出学习考察,我们终于在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和陕西宜川中学看到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新、开放、自主、自信的课堂

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和陕西宜川中学的课堂确实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动态的课堂,表现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表现在学生完全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甚至是手舞足蹈。成果的课堂,表现在学生敢说、想说,学以致用,有精品意识,每节课后都作成果记录,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

每节课开始,老师几句简单的话语便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是小组内讨论,有时是全班人参与,课堂发言真是随便,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有时忽然站起来十几个,谁的嗓门大,谁就争取到了发言权;老师在同学间走来走去,时不时地提出问题,便引来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当有人到黑板上计算或讲解题目时,教室里就更热闹了,学生们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但都是那样聚精会神地听着;进入个人练习环节,教室内三面墙上的黑板和走道外面墙上的黑板便派上了用场,每人分得一小块做练习。

这些学校的课堂真像是活跃的孩子们进入了热闹的“教育超市”,学生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学习,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真正变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评价者。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情感、态度得到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点燃。

考察归来看到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至今,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要求都有所理解,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都未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未能成为自觉的行动。通过看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和陕西宜川教学改革的真实成果,我们受到了震撼。在中心所属学校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我们在长庆八中、未央湖学校、泾河中心学校蹲点调研中看到这些学校参观回来后,在学校掀起了一场大讨论。看杜郎口、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想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看杜郎口、昌乐二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想我们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看杜郎口、昌乐二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想我们应该怎样定位自己。通过深入、广泛的讨论,学校教师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为行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校都在大胆试验,积极摸索,努力探寻教改之路。在三所学校调研中,我们共听了111 位老师的课。所听课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听课后,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互动与智慧碰撞,看到了多样化的问题情景,学习方式与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这111节风格各异的课,有些课让人真正感受到经过中心和学校近期的出外参观考察学习和动员培训,使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总结的方式多样,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让学生自己说学习后的收获体会,有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总结,心智得到发展,这比以往由教师自个总结的方式更有效。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指导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有机结合。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技巧,激发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未央湖学校赵晓雅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学习成果展示,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轴心,以七个板块:(节日庆祝、美好祝愿、师恩难忘、活动剪影、个人风采、成果汇报、班级荣誉。)为切入口,教材引路,巧妙地将课内外学习与活动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交流、汇报、探讨中从不同角度回顾、追忆、感受。老师处处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智慧的引导。学生给校长的建议及感恩师情说的非常的好,语言中肯用词恰当,可见老师平日训练有素。刘亚妮老师的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脑,实际操作、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位似图形的概念,找出规律,从而确定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较好的展示出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魏荣华老师的地理课《欧洲西部》,体现了“为学而教”的理念,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广泛参与,一节课虽然少了老师的精彩讲述,但却换来了学生们较精彩的展示。再如:多数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协作的意识,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学科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泾河中心学校语文老师司飞妮执教的《岳阳楼记》,在突破文言基础知识阅读障碍这一环节上,司老师设计了“自主学习——质疑问询——合作答疑”的学习方法,不少问题经过合作探究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做到了多向交流,人人既作老师又作学生,实现了“官教兵,兵教兵”课堂上不再有观众,听众,人人都是“投入地演一回”的演员。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大家“开放、豁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种设计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也克服了满堂教的羁绊。数学老师张建新执教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课,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将学生观察、讨论中的思考与交流贯穿与整堂课,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正是这个主动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育了品德,丰富了心智。学生参与热情高,竞争意识强,集体荣誉感强,群情激奋,场面热烈,学生充分地“动”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了整个学习活动。还有老师们能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入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长庆八中付炜华老师的《习作写法指导》课,教学设计非常好,而且老师指导过程非常实。它表现出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凸显了作文指导课的本质特征。在情境设计上,注意激发作文兴趣,明确写作要求;在指导过程中,拓展选材思路,教给选材方法。写法渗透也很巧。作文课指导设计特别注重写法指导的巧妙和写法渗透的无痕——付老师选择了3篇范文引路,对此剖析,置写法指导于情境活动,并促其学生自然发现,感受。所有的这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种意识越来越明显,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教师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