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初中英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纪实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353 发布时间:2013-04-22

初中英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纪实

2013418日,中心在长庆八中进行初中英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先由长庆八中数学教师游海燕、英语教师高惠萍和长庆二中英语教师辛湘妮及咸阳子校数学教师刘民英分别按学科上了一节“同课异构”公开课

课后,执教者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和审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以下是执教者教学设计与反思摘要:

1、辛湘妮老师:本节课是新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目标通过词汇、语言学习巩固现在进行时和在语境中的使用。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理念就是围绕着高效课堂来组织教学。本节课在预习导学部分我首先设计让同学们写出九个短语的现在分词,然后总结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律。这九个短语三个为一组,分别指向一个规律,学生应该能很容易的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第二个预习内容是对现在进行时态句式结构的整理。通过朗读翻译和观察归纳出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式结构,观察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特征即be+doing这一结构在句中的应用。在实际上课中,发现学生完成的也比较好。另外为了巩固这部分内容,防止学生把知识停留在理论上,我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应用环节,即通过合作猜测图片上的动作来达成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应用。在实际上课中,基本按照思路进行了教学,但是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比较生,对学生的调动和组织引领不到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显得松散,不紧凑,参与意识也没有达到心里期待的程度,对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个别学生态度问题,我没有及时的调整。

  这部分的教学之后就是对教材听力对话和情景对话的处理,这部分,在预习案中也做了准备,通过预习案和预习案的教学处理,扫除了生词,降低了教学难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情景应用训练当中。由于和科任老师交流之间产生偏差,以为老师已经完成了听力部分的学习,就取消了原本设计的这个听力环节,其实听力环节的处理和大家一样都是给出任务,完成2a2b的听力任务。但是不管是听力对话还是2c情景对话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即通过打电话应用现在进行时进行生活会话,这个会话模式教学是我设计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情景对话的模式和内容,然后通过学生朗读,模仿到自己创意对话。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我把2c的内容通过了ppt展示,ppt颜色对比不明显,字体也小有些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看不清楚,也不看课本,教师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机动性,上课时没有观察到这个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对话创意时,教师的指向不明确,由于学生未经过响应的训练,如果再没有老师明确的指导,造成小组练习时指导过了的小组知道怎么做,没有被单独知道过的小组在对话参与当中缺乏创意和集体行动意识。另外参与展示的小组不多也不够积极。

特别谈一下我比较重视小组团体意识的培养,比如,要求学习小组在集体活动室要起立,参与小组展示要一起参与,人人要有角色分工等,这样能带动一部分后进生和对英语兴趣不浓的学生的参与意识。我重视教学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较好的影响。

2、游海燕老师:这节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数学建模课,学生会感到比较生疏和抽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尽量通过一些实际问题,以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进行实验的形式,让他们亲身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体会其分析、转换、抽象的方法,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准备环节的表现低于我课前设计的预期,面对导学案上给出的三道习题,由于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不够熟练,加之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深入,这一环节耽误了较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教学只完成了基本任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没能完成。

3、刘民英老师:由于学前准备阶段设计的问题思维起点较高,学生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方法,我发现之后,就及时推广学生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并引导同学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新课学习前的知识铺垫,虽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解题的规范、认真做笔记的习惯等都非常不错。总之,由于到了一所新学校,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不够,教学设计与学生学情之间有一定距离,教学任务完成不足,尤其是有一个亮点颇足的习题没能有时间和广大同学分享,是一个遗憾。

4、高惠萍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扎实的学会现在进行时态,本节课我特意设计了7个任务,分别是;1.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即课前热身复习前面所学词汇,朗朗上口现在进行时态句型)、2.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讨论得出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3.巩固时态练习(为后面的使用时态描述图画内容做好铺垫)、4.笔头展示训练(完成课本3a,3b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使用语言埋下伏笔)、5.疑难解答,难点突破(同学小组讨论、不同小组交换意见和老师点破暗示,让学生自己区分两种时态,自己回答出来这两种时态的不同,从而扎实掌握时态)、6.语言运用(展示公园活动图片,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态分组讨论描述,选出小记者分组汇报,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真正的使用语言)、7. 课堂检测(这是课堂的评价方式之一,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或者是能真正的使用多少所学语言内容)。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就是想实现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在评课议课中,大家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和细节处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导学案的编写、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评价等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

以下是部分教师发言摘要:

听课老师1: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测距离》作为本章节的最后一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三角形全等知识之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课。显然,“用知识”的难度要比“学知识”本身更难,两位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约而同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例子,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既然是一节应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那么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就显得非常关键,需要对实验的目的、步骤、过程、结论验证等让学生非常清楚,而且实验过程中应给注意控制那些变量,哪些环节容易导致出现误差等也很重要,两节课在这些方面做的有些不足,都有提升的空间。另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诸如语言表达、自信大方、组员之间相互协作等也不够理想,说明在学习小组建设和学生培训方面还需进一步做好工作。 

听课老师2两位老师导学案的设计都很用心。引入环节上第一位老师的铺垫更加顺畅,新课教学上,第二位老师的设计非常到位,以探究问题1为例,老师用4个问题,层层递进,将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新课学习,值得我个人学习。而且在导学案设计中突破教学难点的做法,值得八中借鉴。另外,第二位老师将本节课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这一点很重要,值得肯定。

听课老师3: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受很深刻,尤其是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学生上台展示、小组相互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学习。第二位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老师或“隐身”或及时“在线”,教学关系处理得当。第一位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很好,但达到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听课老师4:第一位老师的引入更符合学生活动实际,让学生做实验很好,但不够到位;第二位老师在导学案设计上值得八中学习,尤其是通过分步设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我们八中在导学案中最为缺少的。

听课老师5:作为一节知识应运课,是本章最难的一节课,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等环节,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为学生着想,做得比较好。让学生活动,老是必须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任务、目的和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效果才会更好。第二位老师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

听课老师6:辛老师将语言知识点放在语境中,导学案重点是小组合作、交流、帮助,预习案设计的较好。二位老师都年轻有活力,口语好。欠缺:“写”不足,“练”要有层次,课件字太小,颜色对比不鲜明。语音语调,学生的发音要有要求,要注重口语训练。建议与思考:小组评价通过什么方式更有效更持久?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