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2012年党员干部学习推荐材料之八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76 发布时间:2012-11-21

李源潮:要增强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的责任感

有权必有责。眼睛盯在权上的干部做不成好干部,眼睛盯在责上的干部才能成为好干部。古人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有责任心的干部,知识不够会主动去学习,经验不够会主动去积累,能力不足会主动去提升。因此,当好市委书记,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就是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讲党性第一条就是对党和人民要有责任心。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从政要尽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讲的都是为官要尽责。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干部更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现在,一些干部责任心缺失,有的得过且过、精神不振,有的不敢担当、见事迟缓,有的不讲原则、当老好人,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市委书记担负着总揽一个地方全局的重大责任,在老百姓眼里是市里最大的官,什么都能管,什么都该管。作为新任市委书记,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第一,对党负责。首先是对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负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党负责就要对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负责。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市委书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本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走适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要深入研究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去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其次是对社会稳定负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国正处在矛盾集中期和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郡县治,天下安”。这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多在市县。市委书记担负着本地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要深入研判社会稳定的形势,增强维稳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见微知著、抓小抓早,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出了事不能回避,要靠前指挥。其三是对党的建设负责。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干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最近我到浙江调研,党的十七大以来浙江建立了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省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和与党建工作有关的议题占全部议题的 59.8%。坚持党要管党,首先书记要管党。市委书记一定要扎扎实实抓党建,抓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抓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健全市委抓党建工作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人用人,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任用人公信度。

第二,为民尽责。为民负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市委书记要始终把顺民心聚民意、谋民利求民富、保民生解民难作为自己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杨善洲同志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穷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人民论坛最近调查公众眼中的“大是与大非”,“改善民生”被排在“大是”的第一位。市委书记情系百姓、爱民利民,既是讲经济,更是讲政治。要重视客观经济指标,更要重视老百姓的主观感受,发展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二要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市委书记是一个很能够创造政绩的岗位,但要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要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积极进取,不搞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市委书记要特别注意这三个“不”,防止掉到盲目追求政绩的陷阱里。“政声人去后”。明代苏州知府况钟,不仅整肃吏治、端正风气,解老百姓眼下之疾,而且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谋老百姓长远之利。他在苏州任职13年,3次离任3次留任,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去世后,苏州及所辖 7县的老百姓都建祠纪念他。河南兰考人民把当年焦裕禄领着他们种的泡桐树改称为“焦桐”,永远怀念他当年带领大家治沙的艰苦奋斗精神。市委书记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既要还前任的债务,又要尽量少给后人留包袱,多留赞叹少留麻烦;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上”的胸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三要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劳苦大众起家的。党领导革命就是要让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领导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生活。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关心自己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生活,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家庭,揭一揭锅盖,摸一摸衣被,问一问难处,对他们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杨善洲、孔繁森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关爱送到哪里。市委书记要像杨善洲、孔繁森那样,格外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感情、有办法、干实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要自律守责。一个干部能走上市委书记岗位很不容易,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什么,留下什么,很值得认真思考。市委书记对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应该有个要求,努力留下良好的政绩、良好的道德、良好的形象。一要有干事创业的正确追求。大家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但为谁干事、怎么干事?追求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为党和人民干事,就能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如果老是想着个人进退得失,就很容易出偏差。很多干部工作出偏差,就是因为自己的事想得太多了。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虽然不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市委书记要追求人民的幸福,追求社会的进步,追求我们党在人民中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二要在人民群众中有个好名声。中国传统政治讲德治、重名声,选官做官都强调道德文章。对官员的最好评价,文官是“德声四起”,武官是“威震四方”。孔子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意思是人活了一辈子,没有可称道的名声是最可悲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一个干部工作好坏、作风优劣、品行高低的根本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时,对沈浩说过一句话,老百姓的认可是对干部最大的褒奖。总书记还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任市委书记干了些什么事,干了多少好事实事,干了多少错事特别是坏事,老百姓心里都有本账。市委书记要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作为座右铭,像杨善洲那样为人民干事、为人民干好事。三要清正廉洁,不让“白袍点墨”。市委书记权力大,廉政风险也大。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有多大功劳、苦劳、疲劳,如果在廉政上出问题,所有的成绩和名誉都会毁于一旦。最近我多次引用“白袍点墨”的故事,今天也把这个故事送给大家。明代有一个叫山云的将军被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那时候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一个叫郑牢的老吏自己是不是该入乡随俗。郑牢跟他说,你到广西做官犹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要不然“白袍点墨”,永远洗不干净。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罚贪官,要杀头你不怕,反倒怕这些人不高兴?山云觉得有道理,坚持自守自律,在广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洁操守始终没变。大家刚走上市委书记岗位,也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做让“白袍点墨”、一辈子洗不清的事情。(本文是李源潮2012525日在与新任市委书记座谈时的即席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