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关于师德的几点浅见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209 发布时间:2012-10-30

关于师德的几点浅见

西北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李浩

 

      关于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几年前我曾应西北大学校工会与人事处的邀请给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讲过一次,题目是《教师的三重境界》,分别从敬畏讲台、站好讲台、超越讲台三端展开论述。后来又陆续写过《大学与大楼》《策解高校评估危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教授何为?》等文章。其中《策解高校评估危机》一文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宣读过,《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教授何为?》一文则是在三年前省教工季召开的调研会上的发言,我校由我和舒德干老师汇报,我关于“教授何为”汇报的四个要点分别是:“从我做起,自扫门前雪;爱生如子,责任奉献;追求卓越,宁缺勿滥;人格魅力,表率示范。”其中第一点和第三是谈学术道德和学风的,记得当时参会的各位似乎对此没有特别反应,由去年以来各地发生的学风与学术道德问题来看,我当时的说法并非杞人忧天。

坦率地说,我很喜欢本次会议关于师德的这个题目,我愿意将自己的新思考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但这也把我逼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按照学术游戏规则,我既不能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我理解的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佛陀愿、学者眼、园丁剪、老婆心。我把它叫做“师德四维”,也就是构成师德的四根基柱,下面分别汇报:

佛陀愿

佛陀就是释迦牟尼,原来就迦毗罗卫国的一位王子。看到普天下的生老病死,他毅然放弃了荣华富贵,放弃了他的妃子和儿子,出家修行,普度众生。佛陀愿就是大愿、宏愿。普度、普教、普济-----这是何等宏大的庄严的理想和志向。

不光是佛教,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道教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有类似的壮行。而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孔子、老子都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最早的教师,他们传下了的典籍也是最早的、最好的教科书,他们从事的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犹?宋儒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大愿宏愿。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认为我们年轻教师如要选自己从教的榜样或偶像,如你选的是释迦牟尼是耶稣、是默罕默德、是孔子、是老子,那么你的从教事业就走向向上一路。

老师们喜欢给学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老师要给同学教方法,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还有人说,要给大学生以常识,给硕士生以方法,给博士生以视野。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我认为第一位的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方法,而是理念是誓愿。要教给同学们大的理念和大的誓愿,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有。

学者眼

大学教师首先是学者,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学术判断。学术事业要薪火相传,这就要求老师能选出自己的传人。学术事业更要求发扬光大,这就要求老师选出来的苗子能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佛教禅宗大师也说:“识过于师,仅堪传授;识与师齐,减师半德。”其中有些学生是偏才、是怪才、是大器晚成者,这就需要老师独具慧眼。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钱伟长先生读清华时,允许他转科的物理教授吴有训。还有熊庆来发现华罗庚,华罗庚发现陈景润,都是学术史上具有慧眼的美谈。复旦大学古文字专家裘锡圭先生破格录取登三轮的青年,之所以成为一大新闻,就是这样具慧眼的老师太少,而能够促成这样好事的制度和政策更少。

选出好的学术苗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材质的不同、天份的不同、兴趣的不同,给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人生规划建议,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走向成才之路。不轻视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们教师尤其应具备的责任和使命。

园丁剪

干过农活、学过园艺的人都知道,长势好的庄稼和植物,除了要选用良种外,除草、培土、浇水、修剪,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大学老师接触到的同学,虽然身体上成人了,但精神上和心理上并未成人,这就需要老师在呵护的同时还要不断敲打。至于在专业上和学术上,同学们更是刚刚迈步,幼稚出错在所难免,更需要老师的批评与打磨。孔子和学生讨论的“如节如磋,如琢如磨”,也说明只有通过反复的切磋琢磨,才能止于至善。

世界上除了上智与下愚之外,智力中常的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挫折和失败的学习成长起来的。现代教育的原则,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不断成长,完成精神成人的过程,顺利走向社会。所以批评学生、敲打学生与表扬学生、吹捧学生,同样是老师的职责,缺一不可。

举例来说,目前有关学术道德和学风问题,上上下下三令五申,但都是侧重强调教师和研究生。我认为中国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学术道德也要从娃娃抓起。也就是说,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不断敲打同学,就要严格要求。这样才有转移风气的可能。

老婆心

老婆心是刀子嘴,豆腐心,是一颗柔软的心,是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师者要存父母心。卢梭在《爱弥尔》里说过:教育就是爱。中科院院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的杨福家先生率先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缺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而是缺乏大爱。陈鲁民先生将此概括为教育应有三境界:即大楼,大师和大爱。其中的大爱,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大慈悲,就是我所说的老婆心,也即我们经常说的苦口婆心。

据我所知,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最大的失落是,在中学时期,家长老师视他们为中心,一切围绕着他们,其中也产生了不少矛盾,但是那是因爱成恨的。而上了大学,家长鞭长莫及,老师除了上课,与学生交流甚少,疏远了学生,冷落了学生,忽视了学生。所以学生有心理障碍,与老师也有关系。

老婆心要不厌其烦,要诲人不倦。老婆心要从长远出发。源于对子女的爱,但又高于对子女的爱。

我以上绞尽脑汁、自以为独特的几点想法和说法,也许毫不独创,不过是些常识而已。但是对于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认为其实缺乏的并不是高深的理论,恰恰是常识。那么我也在此着重承诺并呼唤,提升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从我做起,从常识做起吧。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