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访活动工作简报(2012年第1期)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574 发布时间:2012-04-25
中小学“走进家庭 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
工 作 简 报
2012年第1期(总第1期)
石油普教中心启动“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
2012年4月5日下午,石油普教管理中心召开中小学校长、书记及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学习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意见》,宣布了石油普教管理中心《开展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主题、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活动形式及要求,全面启动“大家访”活动。
根据石油普教工作实际,提出了大家访活动八大目标任务、七种活动形式、六项工作要求。
八大目标任务
——实现“一目标”。构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纽带,建立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的长效机制。
——完成“二进入”。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通过教师登门走访学生家庭和邀请学生家长走进学校的形式,力求学校与家庭关系进一步紧密,教师与家长关系进一步融洽,教师与学生关系进一步和谐,家长与子女关系进一步优化。
——实行“三覆盖”。大家访覆盖全中心所属中小学,参与对象覆盖全体教师,登门走访覆盖全体学生家庭。
——突出“四面对”。教育政策面对面解答,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育人策略面对面探讨,家长心声面对面倾听。
——坚持“五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索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做到“六知道”。学生和家长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情况,教师知道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学校知道社会和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七带进”。党和政府的关心带进家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带进家庭,素质教育理念带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带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带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带进家庭,安全和文明礼仪教育带进家庭。
——落实“八必访”。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油田一线职工留守子女、单亲学生、行为偏常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学生、近期发生了重大家庭变故等八类学生家庭,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给予学习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特别关爱,做到家访工作常态化。
七种活动形式
——登门访问。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学校行政干部参与的方式进行。
——电话沟通。通过电话直接与家长交流、沟通。
——信息传递。利用校讯通、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或书信形式传递相关信息。
——家长到校交流。班主任、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召集个别家长或部分家长到校进行面对面交流。
——召开家长报告会。学校、年级或班级组织召开家长报告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
——设立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举办家长学校。结合石油社区实际,定期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培训,传递学校办学的相关信息,交流子女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六项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将家访作为增进家校互信、树立良好师风、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出成效。大家访活动以校为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抓好方案制定,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宣传动员,落实全员参与,明确大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家访内容、家访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等,迅速启动并扎实推进大家访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紧扣活动主题,力求活动实效。各校要紧紧围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的主题,结合校情、教情和生情,采取学校领导带头家访、班主任普访、科任教师联访等形式,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家访要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同时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在家和学校发现的问题,要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确保家访的有效性。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注重交流的方式方法,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创设和谐氛围,切忌告状式家访。
——及时总结反馈,加强过程管理。家访后,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同时,要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并做好家访信息保密工作,以切实维护学生及家庭隐私。要抓好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开展家访日记和家访调查报告征集评选、家访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家访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总结经验,培养典型,不断提升育人整体水平。
——重视家长心声,改进学校工作。各校要在家访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积极回应家长、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良好期待。
——强化督查考核,构建长效机制。各校要加强对家访活动的督查和指导,将家访工作情况纳入教师师德档案、业务档案和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构建家访长效机制,建立家访登记、考核和特殊学生家庭跟踪回访制度,完善家访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教师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中心将把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评中。
——抓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校要充分运用简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报道本区域、本单位教师家访活动情况和家访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先进事迹,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