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79 发布时间:2012-04-05
随着中心各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在实践高效课堂中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师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不少问题和建议,然而,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就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问题,我们认为,只要付出心血、倾注智慧,高效、实用的导学案就会出现。为此,我们把长庆二中董静春老师《对编写导学案的几点体会》推荐给大家,希望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汲取营养,在成长自我、完善自我中,提升导学案的编写水平。
对编写导学案的几点体会
----在“石油普教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长庆二中 董静春
自中心2011年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长庆二中积极响应,稳步推进,从领导到教师都全身心投入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当中。其中,影响课改成败的关键---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成为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核心问题。为此,学校领导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座谈、交流,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帮助,以期全体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方面提高认识和创编水平。教研室也及时出台了《长庆二中导学案编写与使用规范》,对导学案编写要求、流程、体例以及导学案的使用和检查管理,都做了细致、明确的说明和要求,用以指导教师编写合格规范的导学案,并促进导学案在教学中的科学合理的使用。目前,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因其不同的特点,在导学案的编写中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和特色;不同的教师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这说明全体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我个人也和大家一样,从2011年9月开始接触导学案的编写。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探索,我对导学案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对导学案编写有了一点感悟,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 结合学生实际,不能照搬套用。
虽说我们都是第一次编写导学案,需要指导、帮助和借鉴;网上、教辅资料中也有许多现成的导学案,但我几乎没有照搬套用过。原因很简单,它们不适合我们的学生。许多导学案只有大体的思路,没有细节化的指导,导学的意义不大;有的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难度过大,适合非常优秀的学生,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的指导作用也不大。所以,要解决我们学生的问题,就要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编写我们自己的导学案。那么,我们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想,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生源中不会有很多优秀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中等及以下学生。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习惯不好、没有方法。针对这种情况,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就要和别人的有所不同:要更具体、更细致、更强调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和学习效果的可测量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要求学生预习生词,而不同的导学案有着不同的设计。有一种导学案只是泛泛地写一句“预习本课生词”,就再无下文了。另一种导学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生词,之后给出了一些填空题用以检测预习效果。哪一种更好些呢?第二种好一些,因为它显示了一定的“可测量性”。但这两种导学案都有明显的缺陷:不具体、不细致、没有显现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当我们要求学生预习生词的时候,应当具体到预习哪些生词,如何预习,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明确体现出来,对学习外语词汇的方法和策略应当在习题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些正是我们的学生所需要的。
经过研究和思考,我采取了另一种做法:明确要求预习单词的数量和范围,并在导学案上编号写出其汉语意义,后面设空,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英文单词;后面再设空,要求填写词性。一词多性、一词多意的更要重点留空,强调研究与关注。有的单词给出的是英文,要求写出汉语意义和词性,并在单词的某一个字母下划线,要求标注其音标。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1.要求具体,有可操作性;(学生知道该做什么)2.融入方法,有导学性;(学生知道该如何做)3.设空留白,有可测量性;(学生做没做,一看便知)。没有以上这三点,预习就很难落实。这种还方式告诉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是有方法和策略的,不是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要完成一个单词的预习任务,你必须从音、形、意、性四个方面去关注它,研究它;你至少要把它看四遍。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性、研究性的单词学习才是高效学习的策略。而我们许多学生是没有这种意识的。他们认为,记单词就是把单词抄写五遍或十遍。殊不知,那只是一种强化拼写记忆的方式,它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单词学习是没有多少助益的,也是低效的,更没有方法和策略可言。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要编写出优质的导学案,除了要结合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新课标和考纲,设计自己的思路之外,还应该整合资源,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和效率。我在编写导学案时,手边常要放六、七本书,就是为了能从中挑选既经典又适合自己学生的设计思路、习题或例句。比如,发现有的导学案中的思路比自己的还要好,那就要“拿来主义”了;发现有两年的高考题都考察了这个知识点,一个难一点,一个简单些,如果只能选一个作为当堂检测题,那就选简单的那个,因为它更适合高一学生目前的实际。学生的手上都有一本配套练习册,我们导学案中也利用了书上的许多例句练习词汇的使用。但我对这些例句或多或少都做了改动,目的就是让学生觉得在学习时既有书可查,(减少了危难情绪),又不能照抄照搬,(还要动脑思考)。这种学习的状态和动脑的过程正是我想要的,这也是我们自己编写导学案的价值所在。整合资源就是想尽力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优质的资源,为他们的高效学习做好铺垫。这项工作很耗时间和心血,所以我每天只能出一个课时的导学案(8开纸正反两面)。但是如果能坚持下去,教师和学生都会快速成长。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我经常觉得好像在绣花,每一针都想绣好,只有把每一针都绣好了,最终才能出精品。如果每一针都是粗针大麻线,最后出的一定是废品,那就是真正的浪费了。浪费的不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老师的生命和尊严。因为那样的导学案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他们会应付一下,然后就弃之如敝履。
三、 编写策略:先细后粗,先扶后放。
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接触导学案,对它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也需要培训。
我想,在刚起步的时候,应该把工作做得细一些,让学生对导学案的作用、应用和价值都一一了解,从而明白如何利用好导学案。现阶段的导学案要编得细致、具体,等学生熟悉了套路和方法,就可以粗线条一些。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还是先多指导,多带着走一走,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我觉得这种队学生的帮扶和培训很重要。先慢了,后面才能快得起来。否则,只能是欲速不达。
四、 只有教师重视了导学案,学生才会重视它。
有句俗话: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当成宝,别人才会把它当成宝;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当成草,别人也就把它当成草。教师自身如果充分重视导学案,强调它的重要性,学生就不会轻视它。所以,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而教师只说不做是不行的。除了精心编写导学案之外,还要用行动让学生不得不重视起来。我目前是这样做得:每课时一张导学案,每天下午一定会发到学生手中;第二天课前一定会检查预习情况,上课时一定是以导学案为依托进行教学活动;课后一定会收阅,阅后一定会给评价。每天早晨“疯狂英语”时段还要求学生背诵导学案中的重点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重视导学案的利用和保存。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些,学生就会把导学案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充分利用就成了空谈,更造成了浪费。目前,我的学生都很重视每天做好导学案的工作,每天都等着新的导学案的下发。如果过了时间还没发,就会来问我要,或者直接去印刷室查看。用过的导学案也被整齐地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妥善地保存着。
五、 以导学案为依托,五环节课堂教学高效而轻松。
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不仅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学习流程,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具体做法,还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经过一段时期的指导和帮扶,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导学案,比较流畅地进行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点拨提升及检测小结等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比较轻松、高效。我的时间大多花费在导学案的编写上,但上课时我很轻松,有时候黑板上一个字都不用写,主要让学生写;导学案上有很细致的东西,人手一份,不必再在黑板上重复,而且学生还可以保留下来进行复习与巩固。这一点比做课件、放幻灯片好很多。
我在导学案的编写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1. 人手太少,任务繁重,交流的圈子小;
2. 不同教师、不同年级的编写质量不平衡,很难实现共享;
3. 量与度不好把握,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尽管问题很多,我还是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万事开头难,目前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但我相信,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成果。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