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科所专家来石油普教中心指导教学工作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39 发布时间:2012-04-01
3月31日,省教科所李正东书记和秦德增副所长到石油普教中心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省教科所两位专家在听取了中心副主任王新民关于石油普教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中心教学指导室主任任沛文关于中心开展小学综合素质测试工作情况汇报后,认真翻阅了中心三年小学综合素质测试资料。

李正东书记对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石油普教中心目前所进行的课改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当然在实施过程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他强调,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课堂模式的改变,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只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成功的方法。一个好的教师要具备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能力,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成绩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把学生“学”的问题解决了。
李正东书记还强调,“导学案”起到了引导学生预习的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将无意识学习变为有意识学习,高效课堂就是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仅仅是个载体,导学案要“导”课标要达到的目标,要“导”学生的思维习惯。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导学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克服惰性,同时要信任学生。
秦德增副所长指出,石油普教中心目前的进行的课程改革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学思结合”的精神,抓住了课改的深层次问题,符合基础教育的内涵,而且寻找到了有效地载体,初步探索出了符合中心实际的教学模式,也显现出了成效。
秦德增副所长也强调,导学案是一个载体,导学案的编写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主合作探究要因材施教,要关注“C”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认识要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得到提高。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加大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认识,问题也在研究中得到解决;二是课改要加强制度保障;三是教科所和中心联合起来共同研究遇到的问题;四是要进行整体设计,将课改中成功的做法在“面”上推广开来。
李正东书记和秦德增副所长都对中心开展的小学综合素质测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秦德增副所长指出,这项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薄弱学科建设的载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测试工作体系完整科学,也符合课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创新和亮点,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应扩大宣传和影响。同时他还建议,测试要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学生档案,以点推面;测试中要保留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于改进;要将小学综合素质测试和课改结合起来,支撑课改。
教科所两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澄清是非,解决目前中心课改遇到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