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课改中教师能“进”才能“退”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2004 发布时间:2012-03-20

课改中教师能“进”才能“退”

长庆二中  安文华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深得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性,那教师是不是可以轻松些、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尽情展示?就有些人问:书都教了多年了,你每天还忙什么呢?其实,我忙不是我要学会,而是怎么让学生学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与价值并不是淡化了,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他还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我理解这个“做”便是做学问。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做教师的,十几年、几十年教同样的教材,现在教材虽然换得比较快,可大部分内容仍然和过去一样,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一遍又一遍的“温故”,可尴尬的是,未必每每能“知新”。这样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所教的知识没有什么价值,那怎么指望学生会认真学,会学有所成?于是我不由又想到了“知”和“行”的关系,陶先生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先生一向强调“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啊!
   
二、教学要以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条件,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作为教师,时刻把握科学知识前沿才能更有自信地开展教学。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理论,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研究学习心理学,理解人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理机制、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记忆原理、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迁移等学习领域,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教师要实践课堂教学理论,科学有序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三要素(教师、学生及教科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再者,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是永恒的真理,只有不断及时将最新的科技进展吸收到教学中来,教学才具有主动性。

三、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爱的奉献。

不言而喻,教师要有一颗教育的心灵,敏感、细腻、坚强、执著、明确、美好,教育确实要以爱为底色,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句简短的话语是叶圣陶先生对慢教育的贴切比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有心智和个性上的差别,教育核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但需要慢慢来,我们只要静观其变化,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面对不断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更多地担当起推进课改的历史责任,课改考验着每一个教育人的胆识和勇气。《论语》里讲:“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是曾子对做君子贤儒者道德情操的透彻表达,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s://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