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52 发布时间:2011-11-01
高效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课堂结构的改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
一、展示内容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预习案可以展示,学习目标可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可以展示,小组评价的结果也可以展示。所以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师生共同促进的课堂,绝不是过去的一言堂。
展示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内容如何分配?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内容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内容只要一带而过,有些内容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展示类型
展示类型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需要展示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而动态展示则是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展示,这个过程展示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面对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的应对能力以及相应的形体和行为表演等,它需要学生对所涉及的问题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它反映了学生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和思维敏捷性。
三、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有:屏幕投影、书面展示(板书)、口头展示(语言)、行为展示(表演)。屏幕投影可以将学生预习作业中典型的样本展示给全体学生,树立榜样或暴露问题。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和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四、提高展示效果的方法
1、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降低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问题引入的时候如果教师问一些稍难的问题或是要背一些概念,学生的情绪会很僵,教育心理学也说,人在紧张或困惑的情况下,其探究热情是很低的。要探究,每次给出一个小问题,门槛低,一听一看就能答,它的起点很低,每个学生都觉得可以轻松上手,就像魔方,但并不容易得到答案。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3、交给学生恰当的、充分的任务,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教师主宰课堂是我们的传统,这样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正过来。有时教师不敢放手,生怕学生做不了;有时教师舍不得放手,总觉得自己很高明。其实,课堂展示主要是学生在活动,学生在经历,教师得留给学生经历和成长的时间空间,教师是人梯,我们愿意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成就学生。
4、导学案的编写要以学生展示为主导思想。
导学案的编写不一定要大而全,包罗万象,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1)引导学生真学。明确学习目标,先由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小组批阅,组内互帮互助,然后课堂展示;(2)引导学生学真。精心设计题目,题目难易程度要合理,同一层次的题目可以多准备几个,以备学习小组选择,下一层次的题目可体现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学生自我展示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与老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培训应按照课堂展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语言叙述、板书书写等等都有规范。
总之,高效课堂的提出,是要求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探索,并努力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那在思和行等方面,课堂展示都是不错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