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作用的认识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839 发布时间:2011-05-24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验与教学的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新课标下充分利用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实验,  课堂教学,  学生能力。
学好中学化学知识,首先是认真学好教材的内容,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其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切入点。因此,实验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最好老师。实验真实、直观、形象、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进行操作,既能满足他们的操作欲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手脑宾并用,自己克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兴起和愿望将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二.               初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药品等,并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方案。例如:初三化学关于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学生根据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有的把锥形瓶换成了广口瓶,有的换成了大试管,有的用了长颈漏斗,有的没有用长颈漏斗,但都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进行了探索和问题思考解决,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过程,体现了人们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大多数中学化学实验就体现了这个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次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并把这种思路逐步的转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               强化学生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即有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有具体到抽象,有理解到应用.有效的利用实验教学,是强化这个规律的好途径.像学生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教师先规范的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仪器和组装仪器,规范操作,仔细观察木炭、铁丝、红磷等再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认真的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操作规范以及氧气性质和用途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五.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机会。做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很容易破碎,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所用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操作必须按规程进行,否则,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必须利用每一次实验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安全离他们很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有防范意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很大。
  总之,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科学思想的获得,对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身安全教育,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