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子校-开放思维 发展能力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744 发布时间:2011-05-10
关键词:实验 复习 发展 能力
研读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思路非常新颖,灵活,不落俗套,表现在:命题素材源于课本,以教材中相关实验内容为载体,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注重了对知识过程和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理念。试题的这种变化无疑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难以顺利完成,特别是实验探究体、信息题、理科综合题。这就说明平时教学中在开发学生思维,发展智慧,培养能力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造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思维不灵活,不深刻。那么,如何减少这些失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复习中,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相关知识点上,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把旧知识复习活
复习不只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在旧知识再现的同时,学生有新的发现和提高,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有发展思维的体现,否则,复习将会索然无味。如,在复习物质的加热和药品的取用时,我设计了以下习题让学生讨论:
1、某学生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后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帮助找出可能的原因?
2、找出下列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所在,并改正。
学生通过对以上图像的观察、分析、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了问题,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找到了错误所在也明白了错误造成的后果,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判断正误纠正了一些学生实验课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只思不疑的不良学习方法,使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和复习的质量,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方向,也在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实验课的学习任务。
二、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复习过程中,习题训练是比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如果仍按章节复习就很难在一些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思路,复习效果,学生能力的提高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对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一些综合习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巩固基础,开发思维,发展能力。如在复习物质的制取时,给出以下问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 A B C D E F G H (看课件展示)
1、 实验室常用加热__________ 固体制取氧气,可选用_ 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准备用装置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采用A装置,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其中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_____.
3、 实验室常用______和______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 ,应用___装置收集,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如果用G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5、 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三、 挖掘教材的实验素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的所有学习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开放,智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教学要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复习时更要很好的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我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提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有哪些?“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提出了很多猜想,经过讨论对有价值的猜想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其过程如下:
[猜想一]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 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
设计实验方案难度较大,特别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时,要保证“设计条件的公平性”,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如实验要保证过氧化氢的体积、催化剂的质量、温度、收集氧气的体积、所用装置等都相同,只有满足这些相同条件,才能证明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在这一点上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让学生尝试设计,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上一篇:新学期初三生找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