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6978177 / 8697817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甲型H1N1流感预防宣传知识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21 发布时间:2011-05-10

  
一、甲型H1N1流感概念
甲型流感攻击力最强。流感是人类最常见传染病,大致分ABC三种类型。其中,甲型(A)攻击力最强,也最常见。
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表面密布的两种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分为不同的亚型,H16种,N9种。二者组合不同,病毒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同。
种类多样的甲型流感病毒可以从野生动物传给家畜家禽等,在鸡、鸭、猪等身上广泛传播。通常,人们把多在猪群中发病的流感称作猪流感,多在禽类中发病的称作禽流感,而人类常患的季节性流感称作人流感。
不同的流感病毒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发作造成的后果也各有不同,另外有的亚型病毒可同时感染不同的生物体。比如,猪流感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人有时也会感染H1N1亚型,严重的还会出现肺炎,甚至死亡。H5N1亚型流感病毒主要传染鸡等禽类,被称作禽流感,但这种病毒几年前肆虐全球多个国家,并且由染病的鸡等禽类传染到人,到目前已累计造成250多人死亡。
二、基本知识
(一)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在人类中传播。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三)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四)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
临床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五)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但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三、防护措施
(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二)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三)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四)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五)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六)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
(七)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或出行。尽量避免与病人发生密切接触。
(八)如果患上流感,建议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学,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传染。避免接触眼部、鼻子或口部,因为病菌可通过此途径传播。流感样病例家庭成员做好感染控制,口罩应用和预防知识学习。
四、预防性消毒
指没有病例发生的情况下,在家庭、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和医院开展的相关消毒活动。
(一)家庭
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无患者家庭,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更衣,有客来访后,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
(二)公共场所和学校
1. 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应以清洁为主,消毒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意义有限。应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开展消毒工作。
2. 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区,居民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场所,公共场所和学校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其他相关规定采取关闭或停课措施,没有关闭的公共场所和学校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可对门把手、电梯扶手、工作台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期进行消毒,采取广泛的消毒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的效果,且会污染环境,不建议对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消毒。
3. 公共场所和学校应有洗手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相关人员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一)在未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前:
1. 保持车厢清洁。不要在车厢内饮食。不要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抛垃圾。请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
2.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
3. 佩戴口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
(二)在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后,除上述措施外,还需:
1. 佩戴口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上口罩。与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
2. 保持车厢空气流通。
(三)若怀疑自己患上流感:
请使用救护车前往医院;若身在车站,或已乘坐在车厢内,可要求司机协助召唤救护车,前往医院就诊。
六、出境旅行者注意事项
(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
(二)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三)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四)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六)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七、入境人员注意事项
(一)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地区的人员,如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的,入境时应主动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头申报。
(二)过去两周去过流行地区的人员,入境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请及时就医,如有情况与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
八、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整个洗手过程至少持续30秒才能达到有效地清洁。
九、分类就诊
流感样病例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类就诊。轻症病例应减少不必要的就诊,可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就诊。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到当地指定医院隔离治疗。
(一)轻症流感样病例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包括上学、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或参加公众活动。如需外出(包括就医),必须戴口罩。
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隔离治疗的场所尽可能与家庭公共区域隔开,最好是单独的房间。
流感样病例需保持良好的休息,多补充水分(如水、运动饮料、婴儿饮用电解质饮料等),并注意个人卫生。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或症状消失后1天(以两者中较长者为准)。
(二)以下流感样病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 儿童病例在前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皮肤颜色发紫或灰白,或紫绀;食欲减退;严重或持续呕吐;嗜睡或反应迟钝;烦躁;流感样症状进行性加重。
2. 成人病例在前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胸痛或腹痛,或胸闷或腹胀;突发式眩晕;意识障碍;严重或持续呕吐;流感样症状进行性加重。
3. 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除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包括药物或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孕妇;小于18岁青少年中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养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复机构的人员。
十、病例家庭的感染控制
(一)家庭成员的防护
患者尽可能在一个相对独立且与家庭公共区域隔开的空间内进行,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轻症流感样病例。家庭中的高危人群尽可能避免与病例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病例密切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同时,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家庭成员尽可能避免与病例面对面接触。直接接触病例后,尤其是处理病例使用过的物品后,必须用肥皂洗手。建议照顾、接触病例的家庭成员外出时戴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病例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控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家庭消毒
病例使用过的毛巾、手绢和纸巾等要妥善处理。病例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建议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
家庭成员可共用清洗后的餐具。使用肥皂清洗脏衣物,并及时晾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热烘干。接触病例脏衣物后必须用肥皂洗手。
(三)口罩应用
与病例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病例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活动中,不建议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口罩必须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使用,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
如需协助伴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雾化器或吸入器治疗,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进行上述治疗时,应尽可能在一个相对独立且与家庭公共区域隔开的空间内进行。
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复使用口罩。如为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必须严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对手消毒。

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门户网站 陕ICP备14005224号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322

Copyright © 2024-2025    http://www.sxsy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左侧悬浮广告
+
悬浮广告